建構生態電廠 與自然共生共好-永續發展專區 - 台灣電力公司

loading 3
回上一頁
2024.6.30
ESG 特刊

建構生態電廠 與自然共生共好

建構生態電廠 與自然共生共好

台電發電廠依賴陸地自然資源提供之生態系統服務,然而也造成自然衝擊及形成鄰避情況,因此台電提出環境白皮書,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建構生態共融策略,辦理「建置電力設施生態融合計畫」作為調適措施,在企業層級推動「其他有效地區保育措施」(Other Effective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s),對臺灣永續發展目標、淨零排放路徑及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30 x 30」目標做出貢獻。

台電針對15處潛力發電廠以自然環境(棲地、生物、生態系統改善)、社會人力(內部及外部利害關係人)、經濟(可計及不可計效益)指標,評選台西風力發電、興達電廠、大甲溪電廠、卓蘭電廠及萬大電廠為目標電廠,推動中長期生態電廠計畫。2021至2023年投入2億4,000萬元及近2萬人力,完成全部5處潛力電廠生態資源調查及訂定發展策略,此外累積至2023年已完成台西風力設置蝙蝠巢箱,高雄興達電廠塑造永安濕地為飛鳥飯店,卓蘭發電廠之螢火蟲、紫斑蝶等生態水力電廠,萬大臺灣大豆及霧社血斑天牛與無尾葉鼻蝠,以及大甲溪電廠結合水域及陸地生態保護及復育,獲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




 

推動組織

 

「電力設施營造施生態融合」自董事會由上而下推動,董事會檢視並核定台電環境政策白皮書,復經董事長簽署、對外宣示後,交由台電永續發展委員會永續環境推動小組,負責協調及掌握整體行動計畫、績效表現等。為確保保育方向可行性及精進規劃內容,台電特於2023年9月成立生態保育專家小組,由董事長主持,以企業層級推動「其他有效地區保育措施」(Other Effective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s),展開一系列專家諮詢、現勘、討論與行動方案。

 
發電廠生態融合計畫 3 大主軸


 

環境教育

 
項目 整體規劃 台西風力(風) 大甲溪(水) 台興達(火)
年度 人數 年度 人數 年度 人數 年度 人數
環境教育 2023 509 2023 0 2023 - 2023 146
2022 753 2022 0 2022 642 2022 86
2021 1,831 2021 0 2021 1,614 2021 -
其他環境活動或睦鄰活動 2023 1,068 2023 50 2023 - 2023 6,000
2022 327 2022 0 2022 38,803 2022 4,748
2021 30 2021 50 2021 39,826 2021 1,573
 

受益人次為大甲溪、興達、萬大舉辦之環境教育課程或活動參與人數





 

借力使力,修復生物多樣性與工程確保生態共融

 

台電發揮營建專長,從工程面規劃設施共融政策,電力設施廠址於新建或改善工程設計時,需整合各地區之自然特性與文化背景,據以發展出因地制宜的生態共融方案。針對溪流及山坡地發生天然災害影響的區域,應系統性分析災害發生原因,設計以達到生態環境干擾範圍最小,人民福祉最大的工程樣貌。新建設施工程,程序上以「迴避、縮小、減輕、補償」四大策略依序評估,落實工程各階段評估,嘗試將工程構造物融入當地的生態環境中,以降低工程對環境的干擾;既有設施改善以生物資料為基礎,依據生物遷移、繁殖、覓食等生存棲地要求,設計生物脫困、移動通道及迴避或補償生物棲地,以利工程干擾後,能自然恢復生態環境並使成為生物安全棲息之地。


訂閱電子報

必填

必填

信箱格式錯誤

確認送出

傳送中

已送出

送出失敗

請檢查您的網路環境,並重新送出,如持續發生請洽網路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