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 重點績效與 SDGs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
全球氣候變遷挑戰日益嚴峻,台電長年以來高度關注氣候變遷帶來的變動與挑戰,積極採取應對措施。2022年起主動導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架構,由高階主管綜合考量公司整體策略,以及各單位實際營運狀況,推動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管理流程與因應行動,強化氣候因應韌性,並揭露TCFD的4項核心元素如下。
核心元素 | 執行情況 |
治理 |
|
策略 |
|
風險管理 |
|
指標目標 |
|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管理流程
台電於2024年深化風險與機會鑑別工作,舉辦「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鑑別高階工作坊」,為確保分析的科學性與可靠性,參考國際能源總署(IEA)發布之「世界能源展望報告」(World Energy Outlook),以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之「IPCC氣候變遷第6次評估報告」(IPCC AR6),綜合考量台電營運特性等多元情境,由董事長、總經理、4大事業部、4大系統及綜合研究所高階主管共同參與,全面審視氣候變遷對公司短、中、長期營運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宏觀的視野進行風險與機會鑑別,並建立因應策略。
01
氣候風險與機會鑑別
02
氣候風險與機會分析與評估
03
氣候風險與機會因應策略研擬
04
指標、目標設定與監測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因應策略
針對上述重大風險與機會,由相關單位針對其衝擊或 影響擬定因應策略。同時透過跨部門會議與訪談,評 估氣候相關議題對公司營運與財務影響項目,並以全 公司 角度進行彙整,詳細評估結果如下表。
實體風險
轉型風險
機會
因子項目 | 衝擊描述 | 財務衝擊 | 因應策略 | 財務影響 |
極端高溫與平均氣溫上升 | 尖峰負載飆升及夏季延長,影響調度及需求面管理 | 營運成本增加 |
|
營運成本增加 資本支出增加 |
發電效率及發電量下降 |
|
營運成本增加 | ||
經常性戶外作業人員熱疾病致工時受限,工期展延 |
|
|||
颱風強度及侵襲模式改變 | 電力設備毀損無法正常運作,中斷供電之用戶數及時間增加 | 營運成本增加 資產價值減少 |
|
營運成本增加 資本支出增加 |
鹽塵害加劇,造成長時間停電 | 營運成本增加 |
|
營運成本增加 | |
暴雨造成水質混濁度提高,致水力電廠無法配合調度運轉 |
|
|||
降雨模式變化 | 氣候變遷導致強降雨或乾旱,致水力電廠無法配合調度運轉 | 營運成本增加 |
|
營運成本增加 |
落雷強度及頻率增加 | 電力設備設施損壞,進而造成停電 | 資產價值減少 |
|
營運成本增加 資本支出增加 |
海平面上升 | 因暴潮或淹水,致配電系統及設備損壞 | 資產價值減少 |
|
資本支出增加 |
發電廠冷卻循環水進水口斷面減少 | 營運成本增加 |
|
營運成本增加 |
因子項目 | 衝擊描述 | 財務衝擊 | 因應策略 | 財務影響 |
政策與法規調整 | 配合淨零政策,於供給面、電網面及需求面均需因應調整相關規劃及相應財務需求 | 營運成本增加 資本支出增加 |
供給面:
|
營運成本增加 資本支出增加 |
電網面:
|
||||
需求面:
|
資本支出增加 | |||
碳費開徵,將導致成本增加 | 營運成本增加 |
|
營運成本增加 | |
採用低碳技術與產品/服務 | 輸配電力設備需更換為低碳產品,將導致成本增加 | 營運成本增加 資本支出增加 |
|
營運成本增加 資本支出增加 |
需進行前瞻能源(如海洋能、地 熱、氫 / 氨能、碳捕捉及封存等) 落地應用,將導致成本增加等 |
|
|||
低碳發展仰賴綠能人才及其技術,若技術工不足,將導致工程進度延宕或需投入額外資源等 |
|
|||
原物料採購成本上漲 | 全球因應減碳趨勢,短期發展增氣減煤,中長期發展燃氫等前瞻能源,恐使機組及相關設備投資成本上升、交期延長,另低碳燃料需求增加,將使燃料成本上升 | 營運成本增加 資本支出增加 |
|
營運成本增加 資本支出增加 |
因碳費轉嫁,致使原物料價格上漲,造成新建設施工程及除役拆廠成本增加等 |
|
營運成本增加 |
因子項目 | 衝擊描述 | 財務衝擊 | 因應策略 | 財務影響 |
研發新產品 / 服務及進入新市場 | 發展及提供多元化綠電及低碳商品 | 營運增加 |
|
營運成本增加 |
推動多元需求面管理措施(如時 間電價、需量反應、節約能源等) | 資本支出減少 |
|
營運成本增加 資本支出增加 |
|
採用低碳能源或新技術 | 提前投入前瞻能源(如海洋能、 地熱、氫 / 氨能、碳捕捉及封存等),可於國內領頭跨足技術發展、降低碳排需求或開展國際合作機會等 | 企業聲譽提升 |
|
營運成本增加 資本支出增加 |
持續擴大低碳能源(如風電、光 電、水力、燃氣等),增加低碳電力 | 企業聲譽提升 營收增加 |
|
||
提高供電韌性 | 提高微電網及資通訊 (ICT) 發展,增進系統韌性並提高未來發展性 | 營運成本減少 |
|
營運成本增加 資本支出增加 |
擴大電力交易市場參與,並協助系統供電安全與穩定 |
|
營運成本增加 |
氣候風險與機會分析
「高階工作坊」深度討論與鑑別出6類實體風險、6類轉型風險及9類機會,後續依照風險與機會的「發生可能性」及「衝擊與影響程度」進行分析,並針對各項風險與機會進行排序。經綜合考量企業營運發展策略、穩定供電之核心使命及國家能源政策趨勢,為確保資源有效配置及管理效益最大化等因素,最終篩選出5大實體風險、3大轉型風險及3大機會,為台電優先關注重點。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矩陣
指標與目標
為進行氣候變遷管理工作之績效衡量與成效追蹤,台電依循TCFD建議之7大指標類別制定指標與目標,此外,亦系統性盤查與監控溫室氣體排放量,強化碳排放總量之管理,降低氣候風險,並支持低碳轉型目標。
指標類別 | 指標項目 | 至 2024 年成果/未來目標 |
溫室氣體排放 | 揭露範疇 1、2 排放總量 | 範疇 1 (直接排放):9,145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範疇 2 (能源間接排放):227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
火力機組(溫室氣體)淨排放強度 | 較 2016 年減少 11.7%,目標 2030 年前減少 17% | |
實體風險 | 每戶平均停電時間(SAIDI 值) | 15.831 分鐘/戶·年,目標 2030 年為 15.5 分鐘/戶·年 |
每戶平均停電次數(SAIFI 值) | 0.209 次/戶·年 | |
配電饋線自動化 | 達 9,784 條 | |
轉型風險 | 燃氣機組累積總容量 | 13,953 MW,目標 2030 年提升至 25,924 MW |
再生能源併網容量 | 20,426 MW,目標 2030 年提升至 41,718 MW | |
台電系統中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 | 11.9%(約 300 億度),目標 2030 年提升至 24.1%(約 680 億度) | |
氣候相關機會 | 導入混氨技術/導入混氫技術 | 林口及大林電廠混氨示範驗證:2025 年完成混氨 5%(熱量比) 以上可行性研究,2030 年前各擇一部機組混氨 5%(熱量比)以上興達電廠混氫示範驗證:2023 年燃氣機組已完成混氫 5%(體積 比)試驗,2025 年起規劃完成混氫 7~10%(體積比)驗證 |
推動碳捕集與封存之先導場域建置 | 台中電廠 2,000 噸先導試驗計畫:
|
|
需量反應 | 參與量達 3.4GW | |
資本配置 | 強化電網韌性計畫 | 2022 年至 2032 年推動「分散電網工程」(4,379 億元)、「精 進強固電網工程」(1,250 億元)及「強化系統防衛能力」(16.9 億元) ,截至 2024 年止共投入 1,374 億元 |
燃氣建置費用 | 預計 2011 年至 2035 年總投入 9,746.3 億元,至 2024 年止共投 入 2,986.3 億元 | |
發行綠色債券 | 截至 2024 年止發行金額達 1,112 億元 | |
內部碳定價 | 內部碳定價 | 台電內部已參考減量成本、法規罰鍰及市場價格等因子,制定內 部碳定價制度 |
薪酬 | 薪酬 | 高階主管考核項目已涵蓋 ESG 具體績效 |
確認送出
傳送中
已送出
送出失敗
請檢查您的網路環境,並重新送出,如持續發生請洽網路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