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台電 | 重點績效與 SDGs
永續電力提供者
T-SDG 3:確保及促進各年齡 層健康生活與 福祉
T-SDG 7:確保人人都能享有可負擔、穩定、永續且現代的能源
T-SDG 13:完備減緩調適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展開路徑 | 推動增氣減煤 | 發展再生能源 | ||||||||
行動方案 | 推動低碳能源燃氣發電計畫,確保電力穩定供應 | 提升傳統火力機組發電效率,透過循環再利用,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提升生活環境品質 | 推動無碳燃料混燒計畫與導入固碳技術,在確 保電力穩定供應下減少碳排放 | 針對電源端遭受氣候變遷衝擊與調適 | 推動再生能源發電計畫,擴大無碳能源開發 | 在電力穩定供應前提下,提高台電系統潔淨能 源 ( 再生能源、燃氣 ) 發電占比 | 在對抗傳染病疫情中,為降低能源供應鏈風險, 提高自產能源(再生能源)比例並可維持長期 供電 | |||
衡量指標 | 燃氣機組累積總容量 | 自有火力機組(不含外購 電力)平均發電效率 | 導入混氨技術 | 導入混氫技術 | 推動碳捕集與封存之先導 場域建置 | 提昇因應極端氣候之能力 | 台電累積總容量 | 台電系統併網容量 | 潔淨燃料 ( 再生能源、燃氣 )發電量占比 | 台電系統中自產(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 |
2023 年 實績 | 12,829MW | 41.58% | 2023 年3 月13 日召開林口混氨示範計畫開案會議,討論雙方執行分工 | 興達發電廠複循環機組GT3-3 氣渦輪機達成混氫5% 效率測試 | 碳捕集: 完成中火減碳技術園區之碳捕集測試廠(6 噸/天)招標作業,預計於2024 年完成細部設計與建照申請碳封存: 中火碳封存灌注計畫(2000 噸/年)之環說變更內容對照表經環境部決議後修正通過,後續將準備相關招標文件 | 完成發電系統氣候變遷調適平行展開研究計畫,並進行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且各發電廠亦建立相關標準作業程序,以利逐年滾動檢討相關措施 | 2,563.7MW | 17,085MW | 台電系統發電配比燃煤36.5%(含燃煤汽電共生2.4%)、燃氣44.1%、核能7%、再生能源9.9%、其他(燃油及抽蓄)2.5% | 9.9%(約243 億度) |
2030 年 目標 | 25,924MW | 高於 47% | 林口 1 部機組完成示範混氨 5% | 視國內氫氣產能量體及輸儲技 術再評估是否提升混氫比例 | 碳捕集示範廠規劃 1MtCO2/ 年 | 擬定策略規劃之系統完成電力設施調適行動計畫 ( 不含離島 ) | 累積總容量 4,522.3 MW | 系統併網容量 41,718 MW | 發電配比燃煤 30%、燃氣 50%、再生 20% | 占比達到 24.1%(約 680億度) |
- 完整計畫請點選 “詳閱報告書”
智慧電網領航者
T-SDG 7:確保人人都能享有可負擔、穩定、永續且現代的能源
T-SDG 8: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提升勞動生產力,確保全民享有優質就業機會
展開路徑 | 強化電網韌性 | 加速儲能應用 | |||||
行動方案 | 建置具備智慧化電力網路、提升供電品質及運轉效率 | 強化資安,建置雲端資料中心,提升骨幹區域光纖通信能力 | 推廣輸電系統資料在運轉及維護之大數據及 AI 應用,降低全國停電時間 | 推動智慧電力網,導入 IEC 61850 智慧變電所建置 | 整合資通訊與智慧化管理系統,優化輸變電資產管理系統,建立預測性維護能力 | 增加自有場地儲能設備建置量,並擴大採購快速輔助服務 | |
衡量指標 | 降低線損率 | 資安防護 | 雲端資料中心建置 | 全國停電時間(SAIDI 值) | IEC61850 智慧變電所建置 | 持續優化輸變電資產管理系統 | 自有場地儲能設備建置量與採購快速輔助服務 |
2023 年 實績 | 3.20% |
|
| 15.225 分鐘 / 戶·年 | 累計完成 68 所 |
| 累計680.9MW
|
2030 年 目標 | 逐年滾動檢討( 參照「台灣永續發展目標(T-SDGs)」目標為 4.21%) | 持續精進提升智慧電網整體資 安防護能力 | 完成雲端資料中心 ( 臺中 ) 建置,可提供 2,000 個機櫃容量 | 降低全國停電時間(SAIDI 值) 至 15.5 分鐘 / 戶·年 | IEC 61850 智慧變電所建置視 實際建置情形,滾動檢討 | 整合並強化輸變電設備管理, 以落實 CBM 之目標,提升事故防範能力 | 儲能設備隨著性能與經濟性之 提升,未來將增加儲能設備參與容量,視發電與負載情境及 彈性措施滾動檢討 |
- 完整計畫請點選 “詳閱報告書”
智能生活服務者
T-SDG 8: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提升勞動生產力,確保全民享有優質就業機會
T-SDG 12: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展開路徑 | 導入數位轉型 | 精進用戶服務 | |||||||
行動方案 | 規劃全台光纖通信系統 IP 化,提升頻寬及強化可靠度 | 普及低壓 AMI 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 | 提供用戶加值服務應用 | 協助推廣能源管理系統xEMS | |||||
衡量指標 | 建置超高速環島光纖通訊系統 | 智慧型電表布建戶數 | 台灣電力 APP 會員數 | 新科技繳費管道交易筆數 /期 | 雲端服務 | 高壓用戶服務入口網站精 進加值服務 | 用電診斷中心服務網頁累積 瀏覽人次 | 獲得供電的家戶比例 | 完成修訂規定及建立相關作業流程,以利與能源管理業者共同推廣能源管理服務 |
2023 年 實績 | 完成建置「超高速IP 環島光纖通信系統」,骨幹/區域傳輸容量達100G / 10 | 累計 270.7 戶 | 160 萬戶 | 150 萬筆 / 期 | 4.1 萬戶 / 年 | 已完成「批次生產時間電價試算」及「本日用電儀表板」2 項精進加值服務,自109 年起累計已完成6 項精進加值服務 | 24.6 萬人次 | 100% | 已完成修訂規定及建立相關作業流程,並於2023 年11 月2 日修正公告「推廣用戶端能源管理服務合作原則」,擴大推廣範圍至低壓用戶(包含民宿、商店、工廠、綠能案場等),以利導入第三方合作,與能源管理業者共同推廣能源管理服務 |
2030 年 目標 | 建置次世代通信技術之通信網路系統 | 滾動檢討布建效益後,完成累計 700 萬戶 | 150 萬戶 | 每期達 150 萬筆 | 雲端繳費憑證量達 30 萬戶 | 累計增加至少 6 項精進加值 服務 | 31 萬人次 | 除因法令限制外,台電公司均配合提供電力服務,用電申請達成率達 100% | 能源管理服務已普及,並鼓勵用戶參與需量反應(ADR),以降低尖峰時段用電需求,藉此舒緩尖峰用電時段供電壓力,協助電力供需平衡,並將配合政府淨零政策持續推動節能服務 |
- 完整計畫請點選 “詳閱報告書”
友善環境行動者
T-SDG 13:完備減緩調適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展開路徑 | 強化氣候變遷應變 | |
行動方案 | 提升減緩及調適能力 | |
衡量指標 | 火力機組(溫室氣體)淨排放強度較 2016 年減少 比例 | 氣候調適作為 |
2023 年 實績 | 減少 8% | 完成發電系統氣候變遷調適平行展開工作及輸電系統與再生能源氣候變遷風險評估辨識 |
2030 年 目標 | 減少 20% | 完成公司整體氣候風險評估報告與溝通 |
- 完整計畫請點選 “詳閱報告書”
企業社會責任實踐者
T-SDG 1:強化弱勢群體社會經濟安全照顧服務
T-SDG 8: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提升勞動生產力,確保全民享有優質就業機會
展開路徑 | 打造幸福電業 | 深化社會參與 | |||||
行動方案 | 落實職業安全 | 建立幸福職場文化 | 深化社會關懷活動 | ||||
衡量指標 | 員工傷害頻率 | 承攬商勞工傷害頻率 | 員工內部溝通滿意度 | 推動各同心園地(81 個) 員工關懷之協助方案比例 | 社會關懷活動累計投入與 觸及人次 | 弱勢團體用電優惠金額累 計投入與受惠戶數 | 促進電力發展營運協助 金累計投入與受惠鄉鎮 區數 |
2023 年 實績 | 0.20 | 0.31 | 2023 年員工內部溝通滿意度 84% | 2023 年度同心園地員工協助方案計25 件(比例達30.86%) | 社會關懷活動投入新台幣 5 億 926 萬餘元及觸及 5.7 萬人次 | 弱勢團體用電優惠金額 1 億 361 萬餘元,受惠戶數 16.9 萬戶 | 促進電力發展營運協助金投入新 台幣 30 億 2,645 萬餘元及受惠鄉鎮 區數 126 個 |
2030 年 目標 | ≦ 0.1 | ≦ 0.18 | 員工內部溝通滿意度≥ 65% | 推動各同心園地 (81 個 ) 員工 關懷之協助方案比例≧ 30% | 新台幣 66 億元,80 萬人次 | 累計投入新台幣 9 億 6,000 萬 元, 受惠戶數 176 萬戶 | 新台幣 275 億元,受惠鄉鎮區 數 1,100 個 |
- 完整計畫請點選 “詳閱報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