瑚光珊色

海龍(1)
本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海龍(1),海洋中有一類的魚,細細長長的,英文俗名以pipefish 稱之,特徵是全身被特殊環化及硬質化的皮狀骨板包覆,有點神似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龍”,因此中文稱之海龍,生物學上的分類名稱也是海龍科(Syngnathidae)。 枯枝海龍常常躲藏在珊瑚礁區的底質上,善偽裝,最常偽裝成枯樹枝與廢棄魚,有時也偽裝成白色的海鞭。他沒有牙齒,嘴像吸管一樣,將路過的浮游生物吸進肚子裡。而黑環海龍就不會偽裝了,體色黃色帶有黑色或棕黑色的環狀斑紋,尾巴是漂亮的紅色扇狀。常常成對一起出沒,喜歡躲藏在珊瑚礁岩底部的石洞內。黑環海龍常常可觀察到抱卵的情形,母海龍會將卵產下黏在公海龍的腹部。然後夫妻倆就在一起廝守直到寶寶孵化,非常恩愛的感覺。鉛筆海龍就像是一支粗短的鉛筆,但是呈方柱型,外型一樣相當的特殊喔,影片也有拍到較少見到的白色品種。 下一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將介紹其他的海龍,包括有長翅膀的海龍跟有著海馬尾巴的海龍喔。千萬不要錯過唷~
魨(2)四齒魨及二齒魨科
本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魨(2)- 四齒魨(Tetraodontidae)及二齒魨科(Diodontidae)。海洋中魨類的魚有很多科,他們的共同特徵就是體型較寬厚,圓滾滾的身軀特別討人喜歡,所以英文俗名也叫puffer fish。 四齒魨科在台灣有8屬39種,其特徵是有四顆齒板(上下頜各2顆,中間有縫) 非常堅硬,形狀像鳥喙,以珊瑚枝芽尖端為食。其中叉鼻魨屬(Genus Arothron)之魚類鼻孔成叉狀突起。四齒魨科的魚類雖然看起來笨笨呆呆的,但牠會分泌舉世聞名的神經毒素-河豚毒(Tetraodotoxin)來保護自己。遇到危急時刻會吞入大量海水和空氣使身體鼓脹成大圓球,令敵人無法吞食。 二齒魨科魚類在台灣有3屬6種,顧名思義他們的上下頜各只有一片齒板,體上有棘甚為堅硬,也有人稱此類河豚為刺河豚,英文俗名Porcupinefish(porcupine:豪豬 )。二齒魨通常有雙大眼睛,平時棘平貼於身上,遇危險亦會膨脹成球,豎起很多的硬棘。 下一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將介紹海龍科(Syngnathidae),也就是英文俗稱的Pipefish。 千萬不要錯過喔。
魨(1)箱魨科及鱗魨科
本月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魨(1)。海洋中魨類的魚有很多科,他們的共同特徵就是體型較寬厚,圓滾滾的身軀特別討人喜歡,本次將介紹箱魨科(Ostraciidae)及鱗魨科(Bolistidae)。 箱魨科的魚類他們的骨骼演化成方形的骨板因此英文俗名用Box fish 稱呼之,而有些箱魨科的魚類頭上還有演化成類似牛角的造型,此類的魚也俗稱牛角魚(Cow fish)。箱魨科中的粒突箱魨(Ostracion cubicus)幼魚身上為鮮黃色帶有黑色的小點,模樣逗趣非常可愛。但是可千萬別小看箱魨了,雖然牠游動緩慢看起來呆呆的,牠除了有堅硬的骨板可保護自己外,還會釋放出箱魨毒(Ostraccitoxin)抵禦敵人喔! 鱗魨科的魚類則因第一背鰭硬棘可以藉由較小的第二硬棘來加以鎖定在直立狀態,因此俗名又叫做板機魨(Trigger fish)。而鱗魨科除了背鰭似板機的構造比較獨特以外,在生殖期可是具有很強的領域性,如褐擬鱗魨(Balistoides viridescens)。 下一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將繼續介紹單棘魨科,四齒魨科和二齒魨科,千萬不要錯過了唷~
鮋科(3)
本月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繼續介紹鮋科(3),包括俗名稱為葉魚(Leaf Fish)、濟公魚(Rouge Fish)與龍王鮋(Weedy Scorpionfish)的三種魚。 葉魚顧名思義就像是一片葉子一樣在海裡隨波浪擺動與覓食。他們的體色有很多種,特徵是背鰭極高,有一寬大的胸鰭讓自己趴在不同顏色的環境裡偽裝自己,難以發現。而濟公魚寬大的背鰭從頭部上端開始發展,看不出突出的頭。另外他的頭部前端為白色,有時沾上一些粉紅的珊瑚藻看起來就像是擦了胭脂,英文名Rouge Fish也是由此而來。濟公魚跟葉魚不太一樣的是,濟公魚喜歡待在一堆看起來像枯葉堆或是垃圾堆裏面隱藏自己,而葉魚則是到處都有可能隱藏。 最後要介紹長得像海藻的龍王鮋-前鰭吻鮋(Rhinopias frondosa),龍王鮋有非常獨特的鰭造型,身體各部位還有一些很漂亮的突出的棘。龍王鮋牠漂亮的裝飾除了擬態偽裝成海藻之外,也讓他的身形有種無法言喻的華麗美。 下一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魨科。魨科魚類非常可愛,造型也五花八門,我們常聽過見過會膨脹氣鼓鼓河魨就是魨科的一個成員,千萬不要錯過喔!
鮋科(2)獅子魚
本月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海底的森巴舞者—鮋科中的獅子魚(Lion Fish )。鮋科(Scorpaenidae)魚類在台灣紀錄有38屬95種,本次介紹身形非常漂亮的一類-獅子魚(Lion Fish)。 獅子魚不同於石頭魚會隱匿在海床上它們總是以最豔麗以及張牙舞爪的樣貌出現,非常的漂亮又帶點刺,故叫做獅子魚。獅子魚有著體色紅白相間又長又毒的背鰭,眼大,上方有一皮瓣。背鰭、胸鰭與臀鰭的鰭棘和鰭條特別長,頭部的條紋豐富多樣,看起來就好像森巴舞者或是京劇中的大花臉,十分有趣。 因為鮋科的魚類實在太特殊,有點意猶未盡,下一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決定加碼介紹鮋科(3)—擬態的鮋科魚類。鮋科魚類中還有一群擬態專家,有的長得像一片葉子,有的長得像一株海藻。很厲害的~千萬不要錯過喔。
鮋科(1)
本月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海底的隱身大師—鮋科中的石頭魚(Stone Fish )。鮋科(Scorpaenidae)魚類在台灣紀錄有38屬95種,我們將歸納成兩類來介紹,包括常與環境融為一體的偽裝大師-石頭魚(Stone Fish),以及擁有身形漂亮的獅子魚(Lion Fish)。 石頭魚會隱匿在海床上,跟天然環境融合在一起,它們最常擬態為石頭,以守株待兔的方法來捕食其他魚類。不仔細看根本辨識不出來,就好像海裡的一顆石頭故得名。話說回來,別以為他很溫馴,有一句俗諺形容海底的有毒生物”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台語)”,其中排名第二俗稱虎魚的就是指石頭魚,石頭魚的毒性在牠背脊上的硬棘,棘的根部有毒腺,被刺到時有可能會注射毒液,不過毒棘只是石頭魚防禦工具,非掠食工具,牠不會主動刺人,所以遇到也不必過度擔心喔。 下月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海底的森巴女郎~鮋科(2)—獅子魚(Lion fish),獅子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的棘非常華麗漂亮,好像嘉年華會在舞動的森巴女郎~~千萬不要錯過喔。
海蛞蝓(3)
本月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繼續介紹海底的七彩寶石—海蛞蝓(3)(Sea slug )。本次主要介紹裸鰓目(Order Nudibranchia)下的盤海牛科(Discodorididae),葉海牛科(Phyllidiidae)與蓑海牛科(Aeolidiidae)三科的海蛞蝓。 盤海牛科的特色為體表皮較其他海蛞蝓來的堅硬,表面布滿骨針或疣突,以海綿為主食;葉海牛科體壁厚,粗糙且堅硬,有許多頂端顏色鮮明的疣突;蓑海牛科主要特徵為背部有許多具呈兩側對稱成列的露鰓,有的種類露鰓末端有刺細胞,有的則是帶有共生藻 下月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海底的隱身大師~鮋科魚類(1) (Scorpionfish),鮋科魚類就是我們說的石狗公,他可是會隱身術的喔~~千萬不要錯過喔。
海蛞蝓(2)
本月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繼續介紹海底的七彩寶石—海蛞蝓(2)(Sea slug )。本次主要介紹裸鰓目(Order Nudibranchia)下三個科的海蛞蝓,包括多角海牛科(Polyceridae),六鰓海牛科(Hexabranchidae)與多彩海牛科(Chromodorididae)。 多角海牛科的特色為身體窄長,次生鰓常為三葉形,本次介紹藍紋多角海蛞蝓(Tambja morosa),相模多角海蛞蝓(Tambja sagamiana)。六鰓海牛科介紹血紅六鰓海蛞蝓(Hexabranchus sanguineus),牠可是有西班牙舞孃(Spanish dancer)的外號喔。多彩海牛科種類就非常多,通常就只有一對嗅角跟一朵次生鰓,邊緣通常有一圈特殊的鑲邊色,非常漂亮。 下月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海蛞蝓(Sea Slugs)第3集,將介紹另外三個科包括盤海牛科,葉海牛科與翼蓑海牛科~~千萬不要錯過喔。
海蛞蝓(1)
本月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海底的七彩寶石—海蛞蝓(1)(Sea slug)。海蛞蝓指的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中,不帶殼且生活在海水中的生物統稱。與同門同綱的陸生蝸牛與海中的螺貝類不同的是-牠~沒~有~殼! 海蛞蝓中種類最多的為裸鰓目(Order Nudibranchia),所以也有人以裸鰓動物泛指海蛞蝓。海蛞蝓種類非常多,顏色型態非常多樣而且亮眼,在水下往往是最吸睛的存在,因此我們把牠們叫做海底的七彩寶石。裸鰓目的海蛞蝓顧名思義鰓裸露在外面,以方便進行氣體交換,其亮麗的顏色可是一種十足十的警示,用來告訴掠食者我很毒喔!另外還有嗅覺器官,像是嗅角及口觸手,對於尋找特定食物的化學訊號能力可是一等一。海蛞蝓種類多,但是食性專一,幾乎每一種海蛞蝓都只吃特定的食物,而牠的大食量,是珊瑚礁生態系中,維持食物鏈平衡的重要推手。 下月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為海蛞蝓(Sea Slugs)第2集,海蛞蝓不只鮮豔美麗,種類也非常多,本集是否令您意猶未盡?,沒關係,下個月將會繼續介紹更多~千萬不要錯過喔。
鯙科
本月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海中的蛟龍—鯙科(Muraenidae)。鯙科的魚類,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鰻魚其中的一科,外型如蛇狀,魚體呈圓柱狀,尾部扁扁的,擅長在棲地如珊瑚礁與沙地之中穿梭,在台灣紀錄有12屬59種。其中裸胸鯙屬(Gymnothorax)有40種占最多。裸胸鯙屬的魚類俗名叫糬鰻或錢鰻,與其他種類鰻魚不同的是不具胸鰭與腹鰭而得名。 裸胸鯙白天會躲藏在珊瑚礁縫隙中,只露出一顆頭,疵牙裂嘴的對著人,看了很令人害怕。但實際上他們只有嗅覺跟聽覺靈敏,根本看不清楚前面的東西,是個大近視眼。到了夜晚之後,才會游出躲藏的礁體覓食。潛水人利用牠們固定棲地的習慣,去看牠們、餵食牠們,利用與其互動的方式吸引潛水客停留觀賞。 另外本影片也介紹了罕見的布氏擬蝮鯙(Pseudechidna brummeri)與管鼻鯙(Rhinomuraena quaesita),管鼻鯙很特別的是他小時候體色是黑色的,長大是藍色的,變成媽媽的時候是黃色的,非常特別。 下一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海蛞蝓(Sea Slugs),會分數集來介紹~千萬不要錯過喔。
海馬
本月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雖然長得像馬,但其實是隻魚的海馬屬(Hippocampus)。海馬,如同陸地上的馬類,有著長長的臉而得名,沒有腳,但是多了一個有脊骨支撐的尾巴。在分類學上他其實是魚,屬於海龍科海馬屬。海馬有鰓,胸鰭與背鰭很小,沒有鱗片,外骨骼由一圈一圈的骨環銜接起來。脊椎尾端可捲住物體,體色多變,喜歡躲在與自己體色相近的環境中。海馬游泳移動時只能夠利用小小的背鰭與胸鰭,以垂直姿勢緩慢移動,可以開玩笑說是移動速度最慢的馬。 海馬的生殖育幼方式獨特,是由母海馬將卵產在雄海馬腹中的孵卵囊,經過2到3星期的懷卵期,再由公海馬孵出小海馬。海馬這種造型獨特怪異,泳姿可愛逗趣的超級奶爸,是多麼的迷人。可惜牠同時也是中藥中補腎壯陽、調氣活血、主治難產的藥材。為了捕捉牠往往需大量破壞牠的棲地如:海草區、紅樹林及珊瑚礁等,令人惋惜。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欣賞牠的逗趣與牠的美,而不是為了療效進而破壞棲地的捕捉牠! 下一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與海葵共生的小生物們,別以為跟海葵共生的生物只有小丑魚而已唷,想知道更多訊息的話千萬別錯過下一次生態短片。
章魚
本月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海中的外星生物—章魚。章魚科(Octopodidae)就是我們俗稱的八爪魚,但是此魚可不是真的魚,牠是頭足類生物的一群,也是非常常見的海洋經濟生物。 章魚具有極為分化與複雜的腦、極佳的視力與可靈活控制腕與吸盤活動的能力,被認為是高智能的無脊椎動物。而牠擁有八隻可自由活動的腕,能隨周圍環境變換體色和改變表皮質地,而且能變幻出各種的形狀,高超的模仿技巧可以在岩石、珊瑚礁和海藻中有很好的擬態,常常把自己弄得奇形怪狀,因此有人暱稱牠是海中的外星生物。本次影片拍攝到章魚攝食貝類的難得片段,另外也有特別介紹最致命又美麗的藍環章魚(Hapalochlaena sp.),這種章魚體型很小,最大僅約10公分左右,身上有一圈一圈的藍色紋路,別看牠小而美就以為好欺負,牠可是含有劇毒的~被咬到可就不得了哩! 下一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將介紹與海葵共生的小生物們,別以為跟海葵共生的生物只有小丑魚而已,想知道更多訊息的話千萬別錯過下一次生態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