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包括溫差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汐能、潮流能等。目前國際上僅有潮汐發電進入商業運轉階段,其他則在原型發展、現場機組性能測試階段。
認識海洋能發電
發電原理
溫差能
海洋表層因日照而吸收熱能,與深層海水形成溫差,而溫差能發電是利用表層水溫加熱低沸點的工作流體,產生蒸汽帶動渦輪機,並利用深層冷海水將蒸汽凝結成液體,藉以循環發電。
波浪能
波浪是由風吹過海面的摩擦力所形成,將波浪起伏的位能、往復力、浮力轉換成機械能,帶動渦輪機發電,即是波浪能發電。
海流能(洋流能)
在海流經過的地方設置渦輪機,讓海水轉動葉片以發電,類似風力發電,只是能量介質改為海流。
潮汐能
潮汐為地球自轉與月球引力所導致的海面高低變化,屬於海水的垂直運動。潮汐能發電主要為堰壩式系統,指在海灣築壩,透過堤壩內外的水位落差推動渦輪機發電。
潮流能
潮流與潮汐的成因一樣,不過乃海水的水平運動。潮流能是利用漲退潮水流衝擊水下的渦輪機葉片發電。
台電作為
海洋溫差發電
台電自1980年起,選定東部和平、石梯及樟原三處為「溫差發電」候選廠址,委託美國顧問公司辦理和平及樟原之「溫差發電」可行性評估及電廠概念設計,進行候選廠址各項調查及探測計畫。
波浪發電
台電於臺灣沿岸各地進行過多項波浪發電研究計畫,初步評估結果雖未達開發效益,但本公司將持續推動波浪發電相關計畫(例如:目前已決標之「綠島波浪發電先期研究計畫」),累積開發技術能量。
海流發電
台電已完成富貴角、澎湖、臺灣東部等地的海(潮)流調查,並且持續注意國內外發展,待海流發電最佳系統成形後,將於適當時機投入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