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集、再利用及封存

碳捕集、再利用及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係指將大型發電廠、鋼鐵廠、化工廠等排放的二氧化碳分離收集起來,並儲存於地質構造或再利用,以避免排放到大氣中的一種技術。

台電CCUS推動歷程與規劃

2017年 - 2022年

規劃減碳園區
技術驗證與測試
地質探查井特性調查

2023年 - 2025年

碳捕集示範試驗
地質封存先導試驗
整合示範試驗

2026年 - 2035年

示範階段(1Mt/y)

bibao-body
bibao-face
bibao-left-flush
bibao-right-flush
bibao-left-eye
bibao-right-eye
bibao-left-eyebrow
bibao-right-eyebrow
bibao-lip
bibao-flash
bibao-left-antenna
bibao-right-antenna
捕集技術推動

二氧化碳捕集相關技術建立

二氧化碳捕集相關技術建立

台電自2008年開始投入各種二氧化碳捕集技術研發,如溶劑吸收技術及固態吸附技術。

台中減碳技術園區-微型捕集設備

台中減碳技術園區-微型捕集設備

2019年開始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實際煙氣的捕集試驗,並測試各種程序策略,最終進行年度長期運轉測試,其捕集後濃度可高達99.9%。並於2021年開始針對水氣平衡、熱流整合、控制程序等進行改良,隨後進行二代機之各項程序測試,以提升碳捕集效能與核心能力。

台中減碳技術園區

台中減碳技術園區

歷經2018年可行性研究報告、2019年環評變更申請程序、2021年取得環保署核可之後隨即展開相關工作之推展,其將包含小規模碳捕集廠,一天捕集約6噸二氧化碳;植物工廠則可透過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同時促進植物生長;教展中心將整合相關資料,透過影音、互動模型等方式,傳達減碳技術之成果;2022年開始進行植物工廠與教展中心之相關工程準備工作,其於2023年取得建照並開始動工,預計2024年可完成建築體主要工程;小規模碳捕集廠於2023年決標,其預計2024年完成細部設計工作並申請建照後,方可進行後續相關建造工程。

bibao-body
bibao-face
bibao-left-flush
bibao-right-flush
bibao-left-eye
bibao-right-eye
bibao-left-eyebrow
bibao-right-eyebrow
bibao-lip
bibao-flash
bibao-left-antenna
bibao-right-antenna
封存技術推動

二氧化碳儲集層確認
圖片來源:涂育銘

二氧化碳儲集層確認

2008年起分析台灣地下地質資料,以及評估地質環境穩定性之後,確認西部沿海存在合適之地質構造,具有進行二氧化碳封存之潛力。

台西盆地封存量計算

台西盆地封存量計算

2010年開始利用反射震測法、大地電磁法等地球物理探勘方式評估相關地層之幾何形貌與分布狀況。2014年完成地下岩心採樣,自地底3,000公尺處取得岩心標本,並評估碳封存潛能為137.4億公噸。

碳封存試驗後續規劃

碳封存試驗後續規劃

2018年開始進行環境背景值蒐集,2023年完成環差審查相關作業,預計接續準備碳封存試驗計劃所需相關文件。

bibao-body
bibao-face
bibao-left-flush
bibao-right-flush
bibao-left-eye
bibao-right-eye
bibao-left-eyebrow
bibao-right-eyebrow
bibao-lip
bibao-flash
bibao-left-antenna
bibao-right-antenna
二氧化碳再利用

二氧化碳再利用可簡易分為直接利用與間接利用可拿來再利用,其關鍵差異在於二氧化碳有無經過化學反應,沒有經過化學反應就是屬於直接再利用的模式,可將二氧化碳變為超臨界流體,來做為萃取或是清洗之使用,也可作為發泡劑、冷卻劑、或是滅火劑等;而有經過化學反應後的再利用就屬於間接利用的模式,例如轉化為甲醇、甲烷等,都可作為化工之基礎原料,但由於再利用時已經不是二氧化碳,而是其他的化學產品了,所以是以間接的方式再利用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