瑚光珊色
珊瑚螢光
本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影片介紹_珊瑚螢光。沒有燈光的夜晚,珊瑚礁看似漆黑一片,其實只要加裝一些特殊裝置,珊瑚就會發出螢光燦爛,魔幻耀眼的螢光綠,這就是「珊瑚螢光」。
所謂的珊瑚螢光,其實是珊瑚的一種自我保護與吸收能量的機制。珊瑚體內會分泌出科學家稱為「螢光蛋白」的物質,這些螢光蛋白其實就是珊瑚的防曬乳,當珊瑚被照射到藍紫光甚至是紫外光(UV)等高能量的光線後,可以轉化這些能量為己用,然後激發出炫目的螢光。
珊瑚發出螢光的反應其實是在白天進行的,但是白天由於太陽光線太亮太雜,比較不易觀察。影片中可以觀察到在夜間開白燈與藍白燈同開的比較;也有在藍燈下於鏡頭前擺放濾鏡與沒有濾鏡的樣子,我們也可以看到珊瑚們各式各樣螢光蛋白的排列組合,是不是很有趣呢?
螢光蛋白可不是只是炫麗奪目有趣而已呦,螢光蛋白可以利用來追蹤與觀察活細胞內的各種作用,對於生技醫療領域有極大的貢獻,科學家也因此得到諾貝爾獎喔,下一次我們要介紹墾丁海域的水下風光(I)—後壁湖,後壁湖緊鄰核三廠,這邊有生長良好的珊瑚以及大大小小林林總總美麗的魚兒,也幾乎是潛水員第一次下水的美麗回憶地點,千萬不可錯過。
珊瑚產卵(II)
本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影片介紹_珊瑚產卵(II)。承上集,這次我們介紹今年出水口珊瑚礁區珊瑚產卵的盛況。一如往常,這次總共記錄了6種珊瑚產卵的盛況,也記錄了整個珊瑚產卵的美妙過程。
堅實微孔珊瑚(Porites solida),堅實微孔珊瑚的珊瑚孔大小比其他的微孔珊瑚都要來的稍大,在出水口有不少的族群,在產卵時,會看見牠的精卵團逐漸堆積到表面上,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大約1小時後就開始釋放。
其次是叢生棘杯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叢生棘杯珊瑚比較特殊的是牠是「雌雄異株」,牠排放的不是精卵團,而是白色的精子團或是橘紅色的卵子團,牠的精子團或卵子團排放時,常常是一坨一坨的沒有包裹得很好。
最後觀察到一些珊瑚產卵,包括腦紋珊瑚(Platygyra sp.)、角菊珊瑚(Favite sp.)與環形波紋珊瑚(Pachyseris speciosa)。其中就屬環形波紋珊瑚特別不同,牠的精卵團非常小,小到肉眼幾乎看不見。
下個月我們要介紹珊瑚的螢光—以特殊的攝影手法,拍攝並呈現珊瑚的生物螢光,保證精彩,讓我們一起進入綠色螢光魔幻世界
珊瑚產卵(Ⅰ)
本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影片介紹_珊瑚產卵(Ⅰ)。
珊瑚(Coral)是指“能累積碳酸鈣骨骼的刺胞動物”,珊瑚與居住其間的生物們生長群聚,構成具多樣生物的珊瑚礁生態系。在海裡牠的重要性就像陸地上的森林一樣,然而珊瑚不會像陸地上的植物一樣開花結果,牠們繁衍後代的方式可說是新奇有趣又美麗炫目呢。
在墾丁,每年到了農曆3月22-23日太陽下山後的兩個小時,珊瑚就會不約而同的一起大量產卵,就是我們介紹的「珊瑚產卵」。影片中的珊瑚不是只有排卵喔,而是排出包含卵子與精子的「精卵團」,這些精卵團並不容易自己受精,而是要在茫茫大海中與另一株同種珊瑚所排放的精子或卵子相遇才較容易受精。然後再隨著波浪與海流找到合適固著的新家,另闢家園。因為其產卵的特性,所以珊瑚在排放精卵團時總會大規模的一起產卵,剎那間整個水層中佈滿粉色的精卵團,令人眼花撩亂,目眩神迷。
關於珊瑚之間是如何溝通,能在同日同時大規模一起產卵,有很多推論(如潮汐、月光、水溫與化學訊號等),但卻都還沒有一個定論,這就是海洋生物的奧秘,等待你我一起探索發掘。
下一次我們要介紹珊瑚產卵(Ⅱ)—將為各位介紹本年度珊瑚產卵的精采畫面。
金梭魚
本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影片要介紹的是「金梭魚科」。金梭魚科(Sphyraenidae),俗名又稱針梭或竹梭,英文俗名為Barracuda,在台灣魚類資料庫登錄有1屬8種,為大洋性魚類,主要在海洋的中表層活動,屬於中型至大型之魚類,喜歡於珊瑚礁附近的開放水域活動。金梭魚體延長,呈亞圓筒形,頭長而尖,上頜寬大,下頜突出;頜齒強大,尖銳,扁平或錐形。游泳速度快,為肉食性且個性兇猛。
金梭魚群不太怕人地悠游在出水口海域,有時可看到梭魚圍繞成球,有時或像龍捲風一樣捲起風暴;時而陣列,時而交錯。另外在水層上方,還有一小群孤傲的梭魚群,只要一靠近,牠們就游走,因此只能由下往上,靜靜的仰望欣賞。
墾丁地區位於出水口右側的這小片海域,因保育得宜,吸引了梭魚群的進駐。
梭魚是非常重要的經濟魚種,牠的肉質非常鮮美。保育並不是都不准捕撈,而是希望在其生長的保護區保育牠不捕撈,讓他們順利成長,再藉滿溢效應加以捕撈,達成漁業、觀光與保育三贏的局面。
下一次我們要介紹珊瑚產卵—每年農曆三月下旬,珊瑚們總是心有靈犀的在同一天的同一個時刻一起大規模的產卵,下一次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往年的產卵紀錄,千萬不要錯過喔~
藍綠光鰓雀鯛
本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影片介紹_藍綠光鰓雀鯛。藍綠光鰓雀鯛(Chromis viridis)是在進水口最常見的魚,牠的體色為藍綠色,腹部顏色較淺,以浮游動植物為食,常常在軸孔珊瑚上方群聚覓食,一有狀況就會快速的躲到珊瑚分枝之間來保護自己。
藍綠光鰓雀鯛有集體求偶的特性,雄魚們會在沙地上築好一個又一個由珊瑚碎骨骼組合而成的圓形小巢,同時體色開始由藍綠色變成深黃色而形成所謂的婚姻色,每隻雄魚的婚姻色不盡相同,爭奇鬥艷,美不勝收,只為了可以博得母魚的歡心。然後雄魚就會開始請母魚下來巢穴坐坐,如果母魚喜歡這隻雄魚與牠築的巢,就會在這個巢穴準備產卵。藍綠光鰓雀鯛集體產卵的場景在野外並不常見,但是在進水口內則是幾乎每個月都要上演的好戲呢!
下一次我們要介紹像龍捲風一樣的金梭魚,非常精采,千萬不要錯過喔~
橘鈍寬刻齒雀鯛
橘鈍寬刻齒雀鯛(Amblyglyphidodon curacao)是在進水口常見的魚,體型呈卵圓形而側扁,體色呈黃綠色至褐色,體側具數條暗色寬帶;除胸及腹鰭顏色較淡外,各鰭顏色深,主要棲息於潟湖、沿岸港灣、外海珊瑚礁區等較淺而有枝狀珊瑚的盤礁上。幼魚生活在緊鄰珊瑚叢的枝椏上,成魚則稍高些,遇驚嚇或入夜後則躲入礁枝內棲息,以浮游動物及絲狀藻類等為食。
橘鈍寬刻齒雀鯛有獨特育幼護卵的特性,特別喜歡在枝狀或柱狀的地方產卵。最後雙親就會守護在旁邊直至孵出,如果有牠人靠近就會用力驅趕。在自然環境中,牠們偏好在鞭珊瑚或是柱狀的珊瑚骨骼上產卵,不過也發現有些會在復育珊瑚的支架上或是海底枯木樹枝上產卵。在進水口就很常看見牠們在海底鏡頭上產卵。
由於環境適合,橘鈍寬刻齒雀鯛在進水口的繁衍數量頗多,但也因而造成棲地競爭之情形,影片這次拍到難得的畫面,只見一大群橘鈍寬刻齒雀鯛在圍攻一個產房。雖然橘鈍寬刻齒雀鯛非常努力愛護自己產的卵,但是對於別人家的小孩可是一點也沒在客氣的。
下一次我們要介紹藍綠光鰓雀鯛,藍綠光鰓雀鯛有獨特的求偶方式,非常精采,不要錯過喔。
迷人的小精靈_鰕虎魚
本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影片介紹_迷人的小精靈_鰕虎魚(Goby)。鰕虎科(Gobiidae)的種類繁多,是魚類中最大的科。在魚類資料庫中台灣有紀錄247種,而全世界有紀錄1977種,英文俗名叫Goby。鰕虎魚體型均很小,大多數體長不超過10公分,在淡水與海水中都有,住在珊瑚礁區的種類往往體色鮮豔。
有些鰕虎魚則會有特殊的生活行為,如蘭道氏鈍塘鯉(Amblyeleotris randalli)等,有美麗的紋路伴身與一張大帆似的美麗背鰭,生性機警,一有人靠近就會躲進沙地洞穴中。有趣的是,這類的鰕虎魚大多與槍蝦(Pistol shrimp)共生,鰕虎魚負責在洞口守衛,而槍蝦則努力的挖掘著他們共生的居所。珊瑚礁中,有些鰕虎魚如紅帶范氏塘鯉(Valenciennea strigata)是會啄咬沙子含在口中,過濾出食物後把沙子吐出,是維持健康珊瑚礁底棲生態的重要角色,而且這類的鰕虎魚基本上都是兩兩成對出沒,名副其實的夫唱婦隨喔!鰕虎魚雖然種類繁多,但大多數生性害羞,往往都是住在珊瑚枝椏間或是躲在沙地的洞穴裡。
下一次我們要介紹有獨特育幼護卵特性的橘鈍寬刻齒雀鯛,非常精采,千萬不要錯過喔~
神奇隱身術-珊瑚礁生物的偽裝
本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影片要介紹的是「神奇隱身術-珊瑚礁生物的偽裝」。珊瑚礁的高生物多樣性,使這裡的食物鏈更加發達,掠食者四面埋伏,隨時突擊。所有珊瑚礁的生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套自保的本能,才能讓自己的族群順利繁衍。
在珊瑚礁區常見的偽裝方法包括保護色、擬態、變色、透明度、自我裝飾、消影效應和視覺分心等。
保護色是指動物的本身的顏色或花紋跟環境非常相像,如融入環境中,使掠食者或者獵物不易發現。擬態是指生物的外表和其他物種或環境十分相似,甚至可以改變自己的顏色或模仿環境樣貌以爭取生存機會。變色是指有些海洋動物擁有快速變色的能力。有一些海洋生物體色透明,使掠食者不易發現即是利用透明度進行偽裝。許多魚類的體色是背部深色腹部淺色,在海裡由下往上看會跟陽光混再一起,由上往下看會跟礁石混再一起,這是利用消影效應。有一些甲殼類或是海膽會將裝飾物放在自己身上來偽裝即是自我裝飾。有一些魚類體表上具有欺騙敵人的假眼花紋或是粗黑的橫條紋,可中斷魚形構成或讓敵人分不清楚哪邊是頭,無法一擊必殺製造機會逃走,就是利用視覺分心。
下一次我們將繼續跟各位觀眾介紹更多有趣的海洋生物以及牠們的習性。千萬不要錯過唷~
偽裝蟹
本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海底的偽裝大師-偽裝蟹。偽裝蟹(Decorator Crab)不是生物分類學上的名詞。而是一個統稱,我們把會偽裝(Camouflage)方式中自我裝飾(Self-decoration)行為的蟹類統稱之。包括蜘蛛蟹科(Majidae)、綿蟹科(Dromiidae)、人面蟹科(homolidae)與關公蟹科(Dorippidae)都會這樣的行為。
偽裝蟹在自我裝飾的技巧上可謂出神入化,他們通常不是天生就長得很像環境的樣貌,蜘蛛蟹科全身包括腳都有細小的鉤毛方便他們鉤住偽裝物,因此全身都能被偽裝物覆蓋住,而綿蟹則是藉由最後的兩對腳反向長在背上,方便他們背著東西,甚至還會拿大螯修剪一下,設計一款最新潮的髮型。
中國自古就有俗諺“菊黃蟹肥秋正濃”,自古以來螃蟹永遠都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但其實螃蟹在海裡可是非常有他們的本事的,螃蟹自我裝飾技巧與人類特種部隊進行任務時隱蔽自己的技巧如出一轍,甚至個人認為技高一籌!
下一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將統整珊瑚礁生物各種神奇的偽裝技巧,讓我們一起來看他們是如何欺騙獵物、躲避敵人。千萬不要錯過唷~
燕魚
本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介紹燕魚-英文俗名叫做 Bat fish,也就是蝙蝠魚的意思。魚如其名,身形扁扁的,配上寬寬的背鰭與腹鰭,華人覺得他長得像燕子,外國人覺得他像蝙蝠,所以有中英文俗名稱呼上差異的趣事,燕魚在分類學上屬於白鯧科(Ephippidae)。
幼魚期的燕魚有非常好的偽裝色,就好像海裡漂浮的一片枯葉一樣,擬態效果非常的好。到了亞成魚的階段,喜歡依附在條狀物旁(如繩索旁),以視覺分心(Distraction)的方式,利用橫跨自身寬粗且黑白間隔的條紋,擾亂掠食者對 “魚”型態的認識。到了成魚階段的燕魚則是喜歡群游覓食,往往成群結隊的接近潛水員,是非常親人的的一種魚,群游的景象非常壯觀。
燕魚也是俗稱的鯧魚之一,講到鯧魚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鯧魚是餐桌上的海鮮佳餚。可惜的是,也因為牠的親人習性與食用價值,往往成為了最方便取得的盤中飧。
下一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將介紹珊瑚礁區的蝦兵蟹將,珊瑚礁間其實也有很多蝦兵蟹將,有些低調偽裝的讓你看不到,有些高調漂亮的讓你欣賞。千萬不要錯過唷~
比目魚
本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要介紹的是比目魚,比目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種魚類,英文俗名叫做flat fish,也就是扁平魚的意思。魚如其名,比目魚就是身形扁扁的平躺在沙地上的魚,兩個眼睛長在一起。比目魚是俗名,在分類學上泛指鰈形目(Pleuronectiformes)的魚。
比目魚並不是一生出來就是這個型態,其在子稚魚時期也是像魚一樣的,眼睛長在左右兩側,可在水層中游來游去。成長後才會開始變態,眼睛移到同一側,並且開始扁平化變成只能平躺在沙地上。另外,比目魚朝上的這一側體表具保護色,會隨著環境變色,遇到危險也會鑽到沙子中只露出眼睛和鼻子,有非常好的偽裝能力。
本次影片還介紹有著蒙面俠眼睛的豹紋鮃(Bothus pantherinus),眼睛上的眼前棘看起來就像是蒙面俠綁眼睛的緞帶。另外還有眼斑豹鰨(Pardachirus pavoninus),眼斑豹鰨的皮膚有豐富的毒腺,可分泌乳白色的毒液。只要沾上,頷部的肌肉就會立即麻痺使得嘴巴無法合攏。
下一次瑚光珊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將介紹燕魚(Bat fish),燕魚很親人,可以讓潛水員靠得很近,是非常可愛的魚。千萬不要錯過唷~
海龍(2)
本次瑚光山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繼上次介紹枯枝海龍、黑環海龍與鉛筆海龍後,本次要介紹的是短身細尾海龍(Acentronura breviperula)與大吻海蠋魚(Halicampus macrorhynchus)。
短身細尾海龍也俗稱細尾"海馬",之所以會海龍海馬傻傻分不清楚是因為牠體型介於海龍與海馬之間。同步特徵像海龍,直直的不會彎曲(海馬會彎曲頭部看起來才像馬頭),但是尾部又像海馬可以捲曲起來纏繞海草或海藻。善隱身術,常偽裝成棲地的樣子。
大吻海蠋魚俗成金龍(紅色的叫紅龍),是漂亮的水下明星。修長的體態彷彿穿上一件黃金盔甲,加上身上有特化葉狀皮瓣,看起來就像是長了黃金翅膀的龍,是筆者認為最像古代傳說中龍的型態的一種魚。不過不要以為牠很華麗就很容易發現,牠其實會隨著環境改變體色,金金綠綠的顏色主要是棲息在黃綠色的海藻周圍,而紅色就是棲息在紫紅色的鈣化珊瑚礁的周圍。
下一次瑚光山色─墾丁珊瑚礁生態短片將介紹比目魚,比目魚是一種很特殊的魚,兩隻眼睛長在身體同一側,非常有趣,千萬不要錯過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