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惠萍
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
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致力於降低再生能源的參與門檻,讓永續能源轉型成為全民運動。
01
我們想要的能源未來
能源與電力是當代社會生活的必需品,但你是否曾經思考過每天使用的電力來源?以及,我們有沒有可能做出對地球更友善的能源選擇呢?
2025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以「Our Power, Our Planet」為主題,呼籲全球響應再生能源行動,希望2030年將潔淨電力提高兩倍。回到台灣能源現況,依據台電資料顯示,2024年國內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已達11.9% [1],雖然距離2030年綠電占比達30%的目標還有落差,但能源轉型仍是台灣政府邁向淨零排放的關鍵戰略。 身為一位來自人文領域的社會學研究者,我長期關注台灣太陽光電應用發展,因為看見「在地不使用、民眾不參與」的問題,因此在2015年投入綠能產業,以行動實踐「人人共享永續能源」理念。從科技與社會的視角出發,我相信更好的能源未來不僅追求設置增長,更重要的是必須落實「以人為本」的能源轉型。

02
綠能點亮社會:創新綠能減碳公益行動
為了幫助能源轉型過程中被遺落的弱勢族群,我在2018年成立「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2],並結合「綠能公益」、「綠電公益」、「減碳公益」等多元模式,媒合企業贊助及民眾捐款為社福機構、偏鄉部落、社區及學校建置太陽光電系統,以及提供節能減碳服務。而此不僅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7,也將落實「不遺落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 的能源轉型。

綠能公益帶來的永續價值,除了幫助受贈對象獲得長期穩定綠電收入,此外還能為環境創造額外減碳效益。在最艱困的疫情期間,我們看見綠能公益模式為社福團體帶來溫暖加持,讓他們在艱困中「看見太陽升起就有力量」。因此,協會於2021年擴大發起「GW 100+綠能公益倡議」,希望2030年完成100個綠能美好行動,點亮更多弱勢角落。 除了擴大倡議,協會也在2023年展開本土化的「能源脆弱度指標」研究,希望藉此更加理解弱勢族群所面臨的能源處境及問題。在此,協會所建立的「能源脆弱度指標」包含四大範疇:「能源支出」、「能源效率」、「健康概況」、「熱舒適度」,並依脆弱等級分為三種燈號(脆弱度低為綠燈、中度為黃燈、高度為紅燈),並將社福機構所面臨的能源脆弱度問題及程度可視化呈現[3]。

儘管台灣電網普及率高、電價相對於其他國家便宜,使得能源不平等問題並未被高度關注,但是伴隨全球暖化加劇,包含兒童、老人、低收入及身心障礙族群可能因為對風險的暴露度及敏感度高、調適能力低,而更容易陷入脆弱處境。有鑒於此,協會除了透過能源健檢及能源脆弱度調查掌握問題,也將進一步結合綠能減碳公益模式提供解方。 迄今,協會「GW 100+綠能公益倡議」已經結合超過30家企業參與、為台灣累積50個綠能公益的美好行動,並且回饋幫助80個受贈單位,總計超過1萬3千名兒童、老人及身心障礙患者,擴大能源公正轉型的正向效益。
03
培育綠色女力:讓改變世界的力量不分性別
國際能源署(IEA)指出,伴隨全球淨零轉型風潮,將有數千萬個綠色工作機會被創造出來[4]。儘管淨零轉型帶動綠色人才需求成長,但性別落差也正在加劇。根據LinkedIn於2023年所發布的《綠色性別差距》報告顯示,目前仍有十分之九的女性可能因缺乏綠色技能,而在淨零轉型的綠領浪潮中被遺落[5]。 能源產業多以男性為主。女性可能因為教育背景、社會刻板印象、職場環境等因素,使得女性往往難以進入能源產業。因此,為了促進性別回應公正轉型,協會也於2024年4月發起「台灣淨零性別網絡」,希望掀起一場溫柔的性別淨零造浪運動(Gender Wave Net Zero),讓每一位想要投入淨零轉型及綠色工作的女性,都能找到力量[6]。 協會也進一步展開「女性能源健檢師」、「氣候少女培力營」等培訓活動,為台灣帶動更多永續女力。此外,協會也成立「永續女子天團」志工社群,讓所有參與過培訓的女性學員可持續成長並投入行動[7]。

最後,我相信「改變世界的力量不分性別」,期待更多人一起加入、與我們一起掀起這場兼具能源轉型與性別平等的造浪運動,共創我們想要的美好未來!
註釋 |
[1] 參考自台灣電力公司,2024年發購電量結構。網址:https://www.taipower.com.tw/2289/2363/2367/2372/10312/normalPost (取用日期:2025年4月7日) |
[2] 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官網:https://tgeca.org |
[3] 參考:CSR@天下(2024),「淨零轉型如何不遺落弱勢族群?綠能公益協會在宜蘭辦能源脆弱度調查找答案」。文章網址:https://csr.cw.com.tw/article/43557?utm_source=chatgpt.com |
[4] IEA(2021),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 https://www.iea.org/events/net-zero-by-2050-a-roadmap-for-the-global-energy-system |
[5] LinkedIn(2023), The Green Gender Gap. https://economicgraph.linkedin.com/content/dam/me/economicgraph/en-us/Green-Gender-Gap-Report.pdf |
[6] 台灣淨零性別網絡IG: https://www.instagram.com/genderwave_netzero/ |
[7] 參考:環境資訊中心(2025),「性別淨零造浪運動的「造浪者」 專訪永續女子天團團長陳惠萍」。https://e-info.org.tw/node/240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