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造建築的價值與發展願景


2025.02.26
蔡有哲

蔡有哲

實式木造執行總監

協助台電打造萬大電廠木構造辦公室,致力於應用木造技術解決既有都市與建築課題,以此打造更永續、適居的居住環境。

01

木造建築的價值與發展願景

台灣,西太平洋島鏈的一個美麗島國,處處都是得天獨厚的資源,有樂觀的公民素養與質樸的社會風氣,在世界的族群史上具有悠久的發展軌跡與紀錄,而大航海時代、明清漢化起算也有四百多年紀錄的近代史。這樣的一個綠色島嶼,受惠於當代的全球發展脈絡,目前是一個現代化科技智慧發展與自然人文皆豐盛厚實的國家。這樣的進步,反映在各個發展面向,其中便包含對永續環境、永續建築的推進。

21世紀是一個木建築的錦繡年代,在全世界或者台灣皆然,所有木建築工作者皆能夠對於有機會成為永續發展實務行動的一份子展現迎接挑戰的高昂興致。在美學、價值與技術的追逐上,並不亞於任何一個國家。將木材用在建築上,在歷史縱深上屬於本能,在當代公民意識上屬於態度,在未來的生態著陸路徑上更是格局。在工業革命後生產力啟動了一次大爆發,科技驅動帶來更長久的壽命。在帝國主義殞落之後,全球競爭再一次落在科技、經濟發展與都市的膨脹中,快到無法去反應怎樣的生活力是可以跟上這樣的高速發展。都市裡面出現水泥叢林是必然,就如同未來都市木質化也是必然一樣,都是相當合理且可預期的。 實式團隊致力於「Back to live in Timber again」。我們打造適合台灣的Design & Build 工作模式,銜接國際上對於木造建築推動的種種議題,建立南島小國應有的宏觀格局,鏈結世界趨勢,推動當中的風土表現性與創意,也植入一些輕鬆的巧思與慵懶態度。我們與歐、美、日保持工作網絡上的互動,時時把握每一次可以發聲的機會,時時試探建構可以再出色一點的突破。木建築是宜居建築的代表,甚至是最佳解,這件事情從來都不需要懷疑。 本次萬大電廠辦公室新建工程,是台灣再一次深刻探討木造建築作為可以經常使用空間的最佳化方案。採用目前世界經常使用的Heavy Timber Structure System(重型木結構),以造型具變化與創意的GLT(集成材)建構建築的主體結構性能,搭配具有防火時效的Timber Light Frame (輕型木框架)應用在屋面、樓板與牆面的包覆上,也在一個視覺焦點的區域採用了Mass Timber Structure System(多層次實木結構)的主流材質CLT(直交集成板)來為環境教育中心建造一個優雅大氣的屋簷。而同樣大小的建築建造在台灣的地震敏感帶南投山區,卻因為採用木材建造的輕量優勢,可以不用建造巨大的地基便可以創造足夠的基礎安全性。

圖1 萬大電廠木構造辦公室施工過程。(照片來源:實式木造)
圖1 萬大電廠木構造辦公室施工過程。(照片來源:實式木造)

同時如果關注台灣近年木建築與木構造發展的朋友,也可以發現早年的北投圖書館,到近年的毓繡美術館、嘉義美術館,甚至有更多的學校、私人住宅都是採用木建築方案。我們甚至在南投完成了一個高度38米,俯視面積500平方米的樹德半山夢工廠生命樹專案,目前也是許多遊客會到訪參觀的景點。這些都意味著木建築在台灣有著無可限量的發展潛能。 採用木材為主要建材的原因,無非是因為低碳與永續。木材是世界上少數可以生生不息地栽植供應的可再生資源,在簡單的光合作用方程式下就可以孕育林木。而且木構造建築在興建過程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皆遠低於鋼構或鋼筋混凝土等其他建材,並且木材在生長過程可扮演碳匯角色,使用木材不僅能將碳封存於建築中,還能讓同一片土地繼續植林固碳。而大家最關心的木建築防火設計在台灣已經有一套建築法規可以採用,雖然木材是屬於可燃材料,但因為木材一旦有足夠的斷面便能夠維持建築在不幸遇到火害的時候仍然矗立不倒,這更大大提高木造建築的消防逃生安全性。相信台灣的國家文明素養,能夠在未來以完善的消防設計方案來搭配木造建築的設計,建造安全性更高的質感建築。

實式木造團隊很早就一直專注關心如何更好的在木造建築裡面起居生活、工作生產,在木建築話題的美學之外,更務實地探究每一個重要的性能方案、品質方案。建築的一個重要功能在於讓人們安居與生活,人人都需要在建築裡面開展生命、受教育、從事生產與創作、休養生息。為了這樣的理念,我們認為以木打造建築,將有助於建構更好的生活品質。有了生活品質,總體發展才不會建立在消耗模式上,而是安居共生與慢憩。我們明白人們很早就因為生命的需求開始以木建造所需要的庇護,後來慢慢有了更進步的文明,而將需求升級,連結神明、信仰、生活,成為空間,成為構築,後來更演變成世界上豐富的古老木造文明。為此,我們檢視了東西方的木造足跡,我們對比了木建築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同異,保持了科技與工藝之間的可調節性,並在幾個關鍵字上開始著墨。包含可負擔、循環性與生命週期、開發補償導向的設計等,同時因應世代轉換的短期需求,去建構一些適合短期(幾十年內的)行動框架,這些需求包含更好的生活力、老年化需求、產業轉型與木造青壯年勞動力品質優化。 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木建築之一是挪威的米約薩塔Mjøstårnet,建築高度達到85.4米,建造在布魯蒙達爾(Brumunddal)的湖邊。在西班牙的賽維亞(Sevilla),有一處建立在歷史遺構上的都市陽傘,俯視尺寸來到150米x 70米,高度亦達到26米,而且是獨特的格版構造,人們甚至可以在這個陽傘上行走。而展望人類永續發展觀點的世界博覽會,今年即將在大阪舉行,本次的主場館達60,000平方米,是一個木構造的環形建築,自2000年漢諾威世博以來,在世界博覽會展示先進工業國家對於木建築的永續價值認定已經推動了25年。而全球另一個可以期待的焦點,便是同樣於今年要面世的Wood City開發案,此開發案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占地250,000平方米,總共有7,000個辦公空間,2,000套住宅,各式商店等設施。 人類作為一個可以透過自我表述能力來追求與感知美的物種,木造建築充滿了各式各樣美的可能性,我們無法輕易抗拒。因此近年來,實式團隊相對快速地在台灣尋求木造實務上的表現,特別是在現行的相關建築營建法規與採購法下去積極找解,也不斷拋出一種挑戰的訊息來告訴建築圈的成員,我們可以做更深遠的木建築。就像是跟一個未來的夢想談戀愛一樣,這是激烈且細膩的。一代人做一代事,就是因為看到了長期的正確性,才敢於短期去衝撞。 雖然世界人口成長趨緩,但目前還是正成長的階段。聚落與城市都越來越大,為了擴張我們必須開發自然環境或犧牲鄉村,這件事情是我們未來都需要面對的。木造的未來,也正是要參與更集中發展的建築需求。除了建造高樓層的木建築之外,也需要用木造來改善舊建築,建構新性能。都市的發展趨勢是擴張,當我們為了都市的擴張過度開發鄉村或自然環境,就會增加對地球的負擔與破壞,這也是木建築在這個時代的重要任務。透過建造更高、更大的木造住宅,可以讓人們往高處居住,取代平面式的擴張。我們可以利用木材建造全新風格的住宅、學校、博物館、體育場、大型公共設施、辦公室、工業生產基地與園區。世界上有越來越多卓越的木造設計將一一實現,這樣的建築有極佳的抗震性能跟防火性能,代表我們所使用的建築會更安全、更健康。台灣身為地球的一個魅力小島,一定可以有獨特的木造經驗與能力發展。希望這樣的想法,可以喚起大家一點點的共鳴,並期待社會各界在推動建設時,願意注入更多永續思維,跟我們一起木造起來。

後記
萬大木構造辦公室由實式木造有限公司和擊壤設計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聯手打造,於2024年4月12日正式啟用,同年榮獲TwSAA臺灣建築永續獎、臺灣建築獎佳作、日本GOOD DESIGN AWARD等國內外多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