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樹木天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022.01.10
翁恒斌

翁恒斌

攀樹趣創辦人

第43屆金鼎獎優良出版品《樹上看見的世界》作者,臺灣首位ISA(國際樹藝協會)認證攀樹師。日常工作為攀樹修樹、攀樹訓練、攀樹體驗,偶爾協助學術上的樹冠層研究或是採種工作等,希望藉由攀樹體驗能夠讓更多人從喜歡攀樹到關注樹木進而關心環境。

01

臺灣:樹木天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福爾摩沙、美麗的寶島、臺灣,這些名詞對生活在這座島嶼人們來說,總有各自的解釋與認知;對於樹木來說,我想肯定是座天堂,當然我無法通靈也還聽不懂樹木說的話,但對我而言,這太平洋上如米粒般大小的家鄉,也肯定是攀樹人的天堂了。

在環境高度開發的現在,臺灣不論是人口密集度或是平地城市數量,甚至工廠林立的程度皆超乎我們的想像,但在如此對環境需索無度的狀況下,臺灣的森林仍有60%左右的國土覆蓋率,真令人不得不去想像,幾世紀前因讚嘆而喊出福爾摩沙的那個時代,臺灣森林會是有多麼美麗與壯觀?也突顯出在環境過度開發的現在,臺灣的森林更是我們無價的襲產。

02

得天獨厚的自然風貌 孕育無數「世界之最」

因為緯度位置的關係,使臺灣擁有熱帶與亞熱帶氣候,加上地形的多變,也讓溫帶氣候存在於臺灣的高山區域,再配上因季風而多雨的影響,中高海拔更成為所謂的霧林帶。臺灣就是這樣,一個擁有豐富氣候、地形、生態多樣性的島嶼,讓我們得以在一天的時間內能從海洋到高山,熱帶到溫帶;除了極地環境外,要說臺灣是接近地球縮影的島嶼也不為過了。

阿里山水山巨木。圖片來源:翁恒斌。
阿里山水山巨木。圖片來源:翁恒斌。

擁有如此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多樣性,想當然臺灣樹木的種類與重要性也不在話下;臺灣不只是全球檜木分布的南界,世界上六種檜木中有二種臺灣紅檜與臺灣扁柏更只存在於臺灣;溫帶樹種的山毛櫸(臺灣水青岡),同樣是山毛櫸分布的最南界;數量不到2,000棵的冰河孓遺物種(Relict Species)臺灣油杉更是臺灣特有。諸如此類的「世界之最」可說不勝枚舉……但會不會也是因為臺灣有這般豐富的自然、樹木資源而讓我們習以為常,反而不在意他們的存在,而那些所謂的世界之最的樹木們,是否也因為離大眾的日常太遙遠而忽略了他們的重要?

03

因陌生所致的漠不關心

也許當人們提到檜木時只會想到家裡那稀有、散發香味的檜木傢俱,或是無人不知的阿里山神木。幸運如我,因從事攀樹工作的關係,有許多機會與時間能夠跟樹木相處,從平地的都市林到中高海拔神秘的霧林,都有我們在樹上佇足的記憶──在60公尺高的臺灣杉上進行採種工作、為阿里山四十多棵的神木群執行樹上的健康檢查、隨著研究單位與生態節目,去協助樹冠上的附生植物調查、在近40公尺高的神木上,驚豔那滿開眼簾的黃花著生杜鵑、近距離欣賞赤腹山雀大快朵頤著臺灣油杉的種籽、悠閒地待在200多歲的樟樹上度過整個下午、乘著夜色晚風,伴著貓頭鷹在樹上睡一晚……。這些一般人們可能從來沒想像過的故事,卻是我們的日常,而那些被我建立共同回憶的大樹們,也成為我生命中無可替代的朋友。

赤腹山雀與臺灣油杉毬果。圖片來源:翁恒斌。
赤腹山雀與臺灣油杉毬果。圖片來源:翁恒斌。

所以,當我的200歲樟樹朋友被盜砍、支解而躺在淺山的斜坡上時,那是一種突然失去了重要的友人的心痛,那是與我們在電子媒體上所看到「深山中珍貴巨木被山老鼠盜砍」的新聞不同,因為深山離我們太遠,所以即使看到報導的當下感到惋惜且譴責,但過幾天便可能淡忘,兩種感受是完全無可比擬。

在能俯瞰雲海的樹尖進行採種作業。圖片來源:翁恒斌。
在能俯瞰雲海的樹尖進行採種作業。圖片來源:翁恒斌。

當然,要大家跟可能一輩子也見不到的巨木們成為朋友恐怕是強人所難,不過從我們生活周遭的樹木開始,相對則簡單許多。可惜的是愈現代化,我們跟樹木的距離卻也愈遠,如果你的記憶中有一棵重要存在的樹,那你肯定是幸運的。那棵樹也許是孩提時受委屈的避難所,也許是青澀年代與情人約定之所,也許是每年夏天都要爬上去摘果子的龍眼樹,也許是小學下課十分鐘玩耍的大樹蔭……回過頭來看看,現在的孩子肯定無法想像出這樣的經驗。

04

站上樹梢看世界 重建與自然的親密連結

當科技愈發達、資訊愈普及,大家更容易得到大量的知識,與我當時在樹上吃著龍眼的歲數相同的下一代孩子們,可能已經聽過、甚至了解什麼是碳吸存、碳足跡、溫室效應、減碳救地球等專有名詞,但是卻缺乏與樹木直接的第一手經驗,他們覺得樹皮是髒的、樹上有毛毛蟲是噁心的、樹太大要掃很多的落葉令人討厭等等。當我們與樹的連結變得薄弱,也從來沒有被樹感動過,如何能要求人們去重視這些沒有存在於生命中的大樹呢? 近幾年年末,我都會受國小母校邀約,回去帶領那些足以當我孩子的學弟妹們,在校慶的前後去攀爬母校的大樹,而那是我兒時至今母校唯一與我有共同經驗的存在,母校的舊校舍早被改建,師長也早退休更替完,連校門也換了位置,欣慰的是,那兩棵高挺的印度紫檀,從我父親(第二屆校友)唸書時到現在,仍舊佇立在那。每次我的開場白都是:「各位學弟妹,我們今天要爬的樹,是我和你們同年紀時就在學校的樹喔。」攀樹,當然是親近樹木的一種方式,也是能跟樹木建立共同經驗的直接方法,我也希望因為大家參加了我們的攀樹活動後開始去關心生活周遭的樹木,進而重視我們的環境,但攀樹也肯定不是讓你愛上樹木的唯一選擇。

透過攀樹,讓孩子親近自然、尊重自然。圖片來源:翁恒斌。
透過攀樹,讓孩子親近自然、尊重自然。圖片來源:翁恒斌。

福爾摩沙臺灣的過去,無疑是樹木的天堂,而經過大砍伐時代幾十年的臺灣,卻逐漸不再是樹木天堂,即便是山林禁伐,但不論是各城市中都市林的不當修剪、不重視樹木、與樹搶地開發等,正隨時在上演。雖說各縣市也開始重視那些具備文化價值而冠上受保護老樹的大樹,但如果只重視「受保護老樹」,不去好好的對待現在的「小樹」,那未來如何能有受保護老樹呢?寶島臺灣的森林,在我眼中是世界之最,未來的臺灣會不會重新成為樹木天堂呢?我想這肯定是我們這代人要肩負的功與過了。樹,會等你,但需要我們朝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