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淨零排放鳴槍起跑與解方


2022.02.09
李堅明

李堅明

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

台北大學(原中興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長期致力氣候變遷因應研究與低碳生活轉型活動推廣,於2018年開創全球首例負碳商品及倡議個人社會責任(Personal Social Responsibility, PSR),2019年起與全家便利商合作推動負碳商品,建構全球首創個人碳資產帳戶,倡議個人終身碳平衡。

01

全球淨零排放鳴槍起跑與解方

甫於2021年11月假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的第26屆氣候大會(COP26),會議主軸聚焦於2050年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會中並提出多項宣言/承諾,意味著,全球「淨零競逐」(Race to Zero)已鳴槍起跑,同時,也意含相關政策會趨向碳中和化,例如國際碳關稅發展等。我國是國際重要供應鏈,每年約出口3,300億美元(2020),在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下,將受到嚴重波及。爰此,本文將分析全球淨零排放競逐的相關規範與標準,及落實淨零排放解方,提供產業及政府參考。

02

COP26淨零排放起跑線與領跑作法

COP26氣候會議已清楚界定「淨零競逐」的起跑線(Starting Line)與領跑作法(Leadership Practice):

一、起跑線

1. 承諾(Pledge):組織領導人需要盡速宣布淨零排放目標,盡最大努力設定2030年減排50%目標。 2. 方案(Plan):1年內要提出達到短中長目標的規劃。 3. 程序(Proceed):應立即採行相關淨零排放行動。 4. 公布(Publish):承諾每年要公布減排的進展,例如公布至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的全球氣候行動網站。

二、領跑作法

1. 溫室氣體範疇(Scope):除了國家或地區的能源燃燒排放(範疇一)、企業組織自身與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二)之外,溫室氣體排放計算應納入碳足跡,即個別產品生命週期的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三),以及累積排放量。 2. 碳匯 [1](Sink)與碳權 [2](Credit)標準:優先考慮減少排放(至少90%);清楚說明碳匯與碳權來源,且必須是永久性移除碳排放;鼓勵採用「自然為本解方」(見下一節)的碳匯活動;確保碳權取得符合額外性 [3](Additionality)、永久性 [4](Permanence)和可計量 [5](Accounting),並且不會破壞社會正義或損害生物多樣性。 3. 賦權與公平(Empowerment and Equity):通過參與、分享資訊、融資管道和能力建設,力求使所有參與者為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的過渡做出貢獻。相關承諾、計劃和行動,應考慮到公平,特別應符合SDGs及《巴黎協定》相關條文。 綜上,金融機構將在上述標準線下,要求融資企業提出2030年努力減排50%的承諾,以及每年減排進展報告,此外,亦將嚴格要求企業碳權抵換來源,這將是企業在全球淨零排放競逐的最大挑戰。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圖片來源:UNFCCC官方公開資源。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圖片來源:UNFCCC官方公開資源。
註釋
[1] 指能夠無限期累積及儲存碳化合物(特別是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倉庫」,例如森林、土壤、海洋、凍土等。
[2] 指碳排放權,排碳需求高的組織須購買此權利以增加許可排放量,原理是將外部成本內部化,提高組織碳排放成本,以促進節能減碳。
[3] 指組織的減碳行動所產生之減量效果,相對於「基線」(Baseline,即未採取減碳行動的狀況)是「額外發生的」,需要組織的額外努力。
[4] 指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和封存以及它們的持久性程度,不會出現逆轉。
[5] 指環境中的儲存的碳量是可計算的。

03

實踐淨零排放四大解方

淨零排放已成為全球共識,歸納主要解方(IPCC, 2018; IEA, 2021):

一、市場為本解方(Market-based Solution, MbS)

制定碳定價(碳稅與碳交易)措施,透過碳價訊號,激勵科技創新、自然資本碳匯及個人行為改變等,例如《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第6條,建構全球碳市場等。

二、科技為本解方(Technology-based Solution, TbS)

淨零/負碳排放科技發展將攸關電力係數脫碳,將是國家實踐淨零排放的關鍵,例如碳捕獲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合成甲烷氣(CH4)、氫能(綠氫)、生物能源搭配CCS(Bio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BECCS)、直接空氣捕獲(Direct Air Capture, DAC)等,然而,減碳成本相當昂貴(超過100美元/噸CO2e)(CO2e,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指二氧化碳當量),不易商業化。因此,需要仰賴碳定價機制給予低碳紅利,促進科技研發與產業投資動能。 科技為本解方攸關國家電力系統脫碳(降低電力排碳係數),將是國家「淨零競逐」的最核心施政。此外,科技為本解方也是支撐低碳經濟的主要產業型態,將是企業低碳轉型與投資布局的契機。

三、自然為本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地球是一個巨大碳庫,以各種自然方式,將碳儲存於地球,其中,海洋約儲存38兆噸CO2e、土壤約儲存2.5兆噸CO2e、大氣約儲存7,500億噸CO2e、植被約儲存6,500億噸CO2e。人類近300年的經濟發展,已破壞地球碳循環平衡,如何恢復地球碳庫能量,已受到全球關注。2009年UNFCCC開始討論,法國(2015)在COP21提出「千分之四倡議」(4 Per 1000 Initiative: Soils for Food Security and Climate),認為利用土壤固碳,全球每年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4‰,將可抵消人類活動所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且有益土壤健康,有助提升農作產量、維護糧食安全。 自然為本解方產生的碳匯或碳權,符合「淨零競逐」的相關規範,且每年約有100億噸CO2e/年潛力,因此,將成為企業淨零放排放的最佳策略。

四、行為為本解方(Behavior-based Solution, BbS)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2021)推估如果全球10-30%的人口承諾低碳生活,將會形成新的社會規範,促進生活型態改變,則至2030年將減排20億噸CO2e(相當於巴西年排放量2倍),2050年將可減排30億噸CO2e。意味著,善用行為科學(Bhavior Sience)或行為經濟學的推力(Nudges),引導低碳生產與消費,已成為「淨零競逐」重要解方。 行為為本解方的減碳效果,已獲得科學驗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2018)已正式成立「行為科學與公共政策協會」,全球已有202個會員,目的是建構一個更完整的行為經濟學政策執行與績效檢視(Policy Cycle)架構,提供各國政府施政參考。呼籲政府應儘速成立「行為科學國家團隊」,導入行為推力(Nudges)於相關淨零排放政策,提高政策有效性。

世界自然基金會於COP26的倡議。圖片來源:UNFCCC官方公開資源。
世界自然基金會於COP26的倡議。圖片來源:UNFCCC官方公開資源。

04

結語

極端氣候事件頻傳,顯示地球生病了,說明30年來(1992-2021),人類對抗全球暖化的政策失靈。面對全球淨零排放快速發展趨勢,然而,急病也不能亂投醫。由於自然為本解方不具備成本有效性 [6](Cost Effectiveness)與環境完整性 [7](Environmental Integrity);自然為本解方及行為科學解方則不具顯著環境有效性,因此,應透過市場為本解方(例如碳交易制度)的價格訊號,整合科技為本、自然為本與行為為本三大解方,將成為國家「淨零競逐」的完整解方,提供政府施政參考。 全球淨零排放已鳴槍起跑,並畫出起跑線,如何取得領跑者低位,關鍵在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管理。以國家為例,電力係數的脫碳速度將是產業淨零排放競逐的最重要助力,易言之,國家需要有更靈活的電力配比政策與思維。就產業碳足跡管理而言,應盡速納入供應鏈或範疇三的碳足跡盤查,並提升至企業ESG的管理層級,將是產業取得淨零排放經濟競爭力的契機。

註釋
[6] 指成本與效益之間的比例關係(與其他方案比較時)符合或趨近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關係。
[7] 指將全球視為單一系統,個別行為不能破壞系統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