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之揚
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執行長
在新創圈打滾後,把行銷和社群思維導入環境議題。號召超過3.5萬人改變環境,推出創新教育《海廢圖鑑》、《回收大百科》帶領臺灣人看見垃圾問題,並獲得德國紅點設計獎最佳設計、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等獎項肯定。
01
海洋在你心目中,是什麼樣子呢?
從2013年起,我們的環保組織「RE-THINK重新思考」便遊走臺灣各地的海岸,透過淨灘以及環境教育,至今帶領超過3.5萬人次親身參與淨灘行動。而當參與者終於親眼看見海洋環境的真實樣貌、得知事實與他們想像的落差,會發現各式各樣的垃圾掩蓋了海灘的天然樣貌。輪胎、保麗龍、針頭、漁網、原油桶……歷經八年,團隊在臺灣四處海灘看見了無奇不有的垃圾。海灘是海洋的縮影,而海洋也是陸地廢棄物的終點之一。
想像有一天,你打開家中浴室,卻發現水龍頭忘了關,水傾瀉而下、溢出至整個浴室地板。第一時間,你會拿條抹布把水擦乾,或者,你會先關水龍頭?毫無懸念是後者才相對有效吧!但是,全臺灣這麼多的垃圾清理、乃至人數眾多的大型淨街、淨灘,其實都在試圖把水擦乾。然而,淨灘過的朋友一定知道,淨灘後,垃圾會再被沖回岸上,一如薛西弗斯不斷堆動那個從滑落的石頭上山。這同時意指,單單只擦水,長遠來看終將可能徒勞。所以,回歸那個水龍頭,把水龍頭關閉、或關小一點,也就意指垃圾減量才是相對根本的做法。
02
認識垃圾的一生
具體可以怎麼做,才能調整水龍頭?我們可以從「垃圾的一生」角度思考。一件垃圾的誕生,發生在我們購買消費時,可以思考「需要」或者「想要」,而是否已有類似的替代品。當自己真的確認需求,我也會盡可能挑選品質較好、甚至是有售後維修、可購得零件的產品。接著,盡可能延長它的產品生命週期。舉個例子,當我們看到募資網站推出了全新設計的環保杯,與其思考要買哪一款,不如先確認是否有類似的款式深埋在家中某處。如果購買了,又該如何確實帶出門使用、使用後妥善清理、發揮其最大功用。 當一件垃圾的壽命將盡,要被丟棄處理時,我們也可以盡可能做好分類處理,讓每件垃圾都可獲得最好的處理方式。這也是為什麼RE-THINK團隊推出了回收教育網站「回收大百科」,希望幫助臺灣人瞭解不同的垃圾,在回收前應做的處理、由什麼材質組成、該丟哪一類才正確。這麼做,讓每一件資源都有機會進入可循環再利用的系統、重獲新生。 當然,我們也必須知道「回收不是萬能」。一些如複合材質(單一物件含多種材質)、或回收價值較低(處理成本高、或回收了也賣不到好價格),回收系統也有其極限、無法回收了。這時,尋找替代方案和垃圾減量,還是唯一解答。例如:在某些縣市制度中,回收塑膠袋列為可回收物,但事實上,塑膠袋處理成本高、又賣不到好價錢,後頭的市場也可想而知了。
03
與環境連結,保持初心
當你開始仔細觀察自己的生活,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細微小事,是我們可以開始改變的方向。環保生活實踐方式繁多,但在落實每件生活改變前,為自己找個「Why」吧!找到一個你願意開始實踐環保生活的理由,而理由又分為「為什麼要開始改變」以及「如何延續改變」。開始改變的理由每人不盡相同,可能是一場淨灘活動、一則關於海龜因垃圾受傷的新聞、一個身旁朋友的提點。 起心動念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延續?距離決定我們看見多少問題,唯有我們時常親近環境、參與環保行動,才能夠時時提醒自己,是為何而努力、而堅持。當你認識海洋生物、愛上海洋、總會去海中衝浪或游泳時,環保生活就變成一個簡單而純粹的事,因為你愛它,所以你會想要守護它、保存它一如你記憶中的那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