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鰻–認識珊瑚礁魚類中的明日之星


2021.04.08

邵廣昭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兼任教授

專精於魚類學及海洋生態的研究。對於海洋保育的推廣不遺餘力,包括推廣海洋保護區、永續漁業、海鮮指南、建立臺灣魚類資料庫,以及多個國家生物多樣性資訊網等。

01

花園鰻–認識珊瑚礁魚類中的明日之星

臺灣的珊瑚礁魚類種類繁多,在墾丁地區的種類就有超過1,400多種。如果問到哪一種魚類最可愛逗趣?

那麼答案應該是和海葵共生的小丑魚,或稱為海葵魚了。全球已知的小丑魚約有30種,臺灣目前紀錄有5種。「海底總動員」影片中的主角尼莫(Nimo)就是小丑魚,讓小丑魚的聲名大噪。小丑魚也是目前少數可以人工繁殖的海水觀賞魚種。但是在珊瑚礁的海域裡還有另一類長相可愛、行為逗趣,和小丑魚一樣超萌和超療癒的魚類,叫做「花園鰻」或「園鰻」。園鰻是硬骨魚綱的鰻鱺目,是花園的園,不是發音相同的無頜綱的「圓鰻」,圓鰻是沒有上下頜在深海中行寄生生活的原始魚類。「園鰻」近年來已經和水母一樣變成各大水族館爭相飼養和展示的海洋生物(詳如圖1)。但是大家對牠卻很陌生,所以在本月份台電綠網專欄的內容中,我們就特別為大家來介紹這個明星魚種。

圖1:水族館中很萌的花園鰻(圖:邵廣昭提供)

02

園鰻的種類和名稱的由來

園鰻是糯鰻科(Congridae)下的異糯鰻亞科(Heterocongrinae),全世界共有園鰻(Gorgasia)和異糯鰻(Heteroconger)兩個屬,共35種,只分布在印度太平洋海域。臺灣目前共發現有4種,墾丁國家公園有其中的3種,包括最早由筆者1990年在萬里桐所發現的世界新種,台灣園鰻(Gorgasia Taiwanensis)(詳如圖2),牠也是臺灣首次發現園鰻的紀錄,以及最近幾年在合界被潛水客發現的橫帶異糯鰻,又叫斑馬園鰻 (Heteroconger Polyzona) (詳如圖3)。另一種日本園鰻(Gorgasia Japonica)則是在蘭嶼出現。

園鰻的名稱是來自牠英文的俗名「花園鰻」(Garden eel),因為牠們群棲在珊瑚礁附近的沙質海底,體型圓形細長,像鉛筆一樣的粗細。平常白天下半身埋在沙地,只露出上半身在水層中啄食浮游動物,隨著海流上下前後一起晃動著,搖曳生姿,遠遠望去好比花園裡的草在隨風搖擺,所以被稱為「花園鰻」。當海流強勁的時候,牠們的身體前半部常常會迎著水流啄食水中的浮游動物和有機碎屑,看去好像是海床上有許多相同方向的問號(?)一般,十分有趣。

圖2:筆者在1990年所發現的世界新種,台灣園鰻。(圖:邵廣昭提供)

03

生性害羞膽小的園鰻

膽小的花園鰻警戒心非常強,主要是因為牠們要躲避海裡的掠食者,譬如笛鯛或是板機魨等魚類的攻擊。群棲的好處就是一旦伙伴發現有危險,搶先縮入洞中時,其他的園鰻就會整群一起快如閃電似的鑽進沙地中。如果想要觀察牠們,就只能在幾公尺外靜止不動,等個幾分鐘之後,牠們才會小心翼翼、慢慢地伸出頭來,張開那雙特大的眼睛東張西望,等到牠確定安全後,身體才會伸出來繼續活動。但如你游近一呎,牠們就會縮進一吋。所以要欣賞牠們,通常只能夠遠觀。

園鰻所挖的洞或棲所深度隨著體長而異,最長的可以到40-70公分左右,因種類不同而異。所以水族館裡的園鰻缸通常下面都鋪有一層厚沙。園鰻是用牠尖硬的尾部,扭曲著身子向下鑽洞。園鰻的孔洞並非筆直,而是呈S型的彎曲。為了讓孔洞不易塌陷,牠們的身體會分泌黏液來讓洞壁更牢固。當牠們一旦從沙子裡完全跑出來後,牠們游動的方式就變成和一條普通的「鰻魚」一樣了。園鰻也具有領域性,逐漸長大後就會為了捕食範圍互相攻擊,因此偶爾會看到鄰居互相爭鬥。通常體長愈長的花園鰻與周遭其他個體之間的距離就會愈多一些。

04

水族館中最受大家歡迎的萌物

在水族館中常見到可以混養的園鰻,又以橫帶園鰻、哈氏異糯鰻、日本園鰻、台灣園鰻和斑馬園鰻等較常見。牠們的種類從體色上很容易分辨。斑馬園鰻(詳如圖3),顧名思義就是牠們的身上和斑馬一樣有一些不規則的暗色條紋,相互交錯著。橫帶園鰻(詳如圖4)的身上一圈圈橙白相間的條紋,看起來就像是聖誕節的拐杖糖一樣。哈氏異糯鰻(詳如圖4)在它的白色身體上遍布小黑斑,但有三個大而明顯的黑斑塊,分別位於第一個鰓孔附近,身體的中央以及在肛門四周。日本園鰻的體側各有一排較明顯的白色斑點,靠近頭部還有一個較大的白色斑塊,台灣園鰻則從頭至尾都有許多黃色細小斑點。

在日本,大大小小的水族館不下百家,多數的水族館都有園鰻的展示。在他們的禮品店中也有許多以各種園鰻為造型的T恤、玩偶、抱枕、襪子、食品、文具等等的生活用品,可說是琳琅滿目、目不暇給(詳如圖5、圖6)。日本京都水族館還把每年的「雙十一」定為花園鰻節,因為4隻花園鰻,就是阿拉伯數字的「1111」。社交軟體上還有以花園鰻為主題的表情包或是貼圖,一經推出,就在日本社交圈中擁有爆棚人氣。

05

做好海洋保育,不要讓園鰻在海裡消失了

由於園鰻日益受到大家的喜愛,水族館或是家庭飼養的風氣日盛,這不禁令人擔心過度捕撈的結果會使牠們數量減少甚至滅絕。由於園鰻和日本鰻等所有的鰻形目魚類一樣,目前都還無法人工繁殖成功。所以保育牠們的方法最好是不要在家裡飼養,即便是在大型水族館內作教育展示,飼養的數量也不要太多,還要能妥善的照顧,讓牠們可以在水族館內頤養天年(3至4年的壽命)。因此,保護園鰻最好的方法是在條件允許下,盡可能把台灣的珊瑚礁列為海洋保護區,這樣我們才能夠有機會下海去欣賞成群園鰻的奇妙景觀。其實能看到牠們算是非常幸運,因為園鰻通常居無定所。至於牠們為何會搬家、何時會搬家,搬到哪裡去?目前科學家也都還不甚了解。希望這種可愛的魚類,能夠受到妥善的保護,讓我們的下一代還有機會可以到海裡去欣賞,科學家也還有機會再去做研究,去多認識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