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亮點

這是一張圖片
台電綜合研究所的洪健恆研究員以一步一腳印的長期實地調查,掌握各種鳥類的濕地利用情形。

永安濕地生態調查及保育成果

台電為了妥善保護濕地,自2014年開始,由台電綜合研究所生態團隊分階段進行棲地生態研究工作,結合科學測量與實地踏訪,深入掌握濕地生態演替的各項條件。研究工作項目有鳥類飛行模式、魚蝦貝類族群動態、昆蟲相調查、水位對於不同腳長的水鳥類群的影響、濕地生態承載量、紅樹林植物復育、水深與水鳥群集之棲地經營管理、廢棄鹽田的植物演替進程等科學項目。

台電更進一步研發「大規模水鳥棲息水深測量方法」,並以長達7年的調查數據,蒐集超過30萬筆濕地水鳥、水深觀測資料,建立56種鳥種慣用水深資料庫,截至2023年共取得2項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分別是「一種水鳥之大規模棲息點位之水深測量方法」(專利證書1)及「水鳥棲地之水位調控方法」(專利證書2)。
2020年起,台電團隊運用前期研究資料,實際進行濕地水位調控,以目前觀察,將濕地水位調降5公分(由原先-30公分調降至-35公分),即可增加水鳥對於濕地的利用範圍(有效棲地),更以水鳥水深資料庫制定濕地的冷區(即水深大於30公分處),及熱區(水深小於12公分及裸露地),水位調降後,使冷區減少9%,熱區增加5%,更利於促進鳥類種群多樣性與數量。在生態保育的數位轉型之下,台電順利透過科學化管理,營造出受到更多鳥類青睞的濕地環境。

這是一張圖片
水位高低影響了不同體型的鳥類能否在該處覓食,圖為高蹺鴴。
圖片來源:陳明宏。

永安濕地水位調控管理

濕地水位深淺影響了不同體型的鳥類能否停棲與覓食,台電透過自主研究掌握了鳥類種群數量與水位高低的關聯性,並將研究成果付諸實踐,依候鳥季的秋過境、度冬期及春過境各時序的水鳥組成來制定最佳水位,讓大隻小隻水鳥都受惠,提升生態承載量及鳥類多樣性。
降雨和鄰近魚塭排水是永安濕地的兩大水源,也是影響濕地水位高低的主要外在因素。為了有效管理不同時期的水位需求,興達電廠也運用抽、排水機制,機動調控濕地水位,以兼顧水鳥棲棲地利用及汛期滯洪功能。

這是一張圖片
台電建立起濕地的抽、排水機制,維持滯洪功能之餘,也有效提升水鳥利用率。
圖片來源:許鴻龍。

候鳥季期間(每年10月至隔年4月)水位控制在海平面-35cm以下,創造不同水深供各類水鳥利用,非候鳥季的汛期水位調控至低水位約-50cm以發揮滯洪功能。
為有效管理濕地水位,興達電廠則每日進行濕地水位觀測與記錄,確認濕地水位調控成效,並統計濕地水位變化趨勢,以進一步強化水位控制機能。

每日濕地水位查詢

水位查詢
查看時間
備註1:如遇春節等連續假期、或因颱風等不可抗力因素,部分日期將無水位紀錄。
備註2:永安濕地水位區間記載之起始日期為2022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