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試驗室 改造觀測站化為在地景觀藝術品

放射試驗室 改造觀測站化為在地景觀藝術品

銘刻文化生態印記 地方故事雋永流傳


2019.10.30

01

銘刻文化生態印記 地方故事雋永流傳

來到新北市萬里的磺潭社區,在閒適優美的親水公園一隅,有座醒目的地標,「磺潭社區」的大字上頭,是個農村時代家家戶戶都有的水缸,旁邊坐臥著一頭青銅鑄成的水牛,由小牧童牽引著。透過這座雕塑作品,記錄了此地過去的農村風貌。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座地標不僅僅是景觀藝術品,它還是一座台電放射試驗室的輻射觀測站。在試驗室同仁的悉心規劃下,自民國87年起,陸續將核能電廠附近的觀測站,改造成自然融入環境的景觀藝品,透過精巧的造型設計,將觀測設備安置在作品中,連結在地的歷史文化,冰冷的儀器設備從此有了記憶的溫度。

02

環境安全資訊透明 外觀改造新提案

為了守護核能電廠周圍居民的健康財產,於63年時,台電便成立放射試驗室,專門為核能電廠廠界外周遭環境進行輻射監測,並陸續在石門、萬里、恆春等電廠附近的適當位置,架設監測空氣中放射性物質的觀測站,確實掌握空氣中的輻射劑量。放射試驗室吳樹實組長說道,觀測站的監測儀器大致分為2種,一種是需要抽氣採樣後拿到實驗室分析,較費時但數值較為準確;另一種則是採用「高壓游離槍」,屬於即時直讀式儀器,可立即掌握周圍濃度。而監測到的環境輻射數據,均會公布於監測網站上,方便民眾隨時查閱。

除了電廠腹地,觀測站多數設置在學校角落,以及當地社區中心附近,而觀測站外觀,通常都用金屬的柵欄重重圍住,雖然大家都知道它對環境監控的重要性,但那冰冷生硬的造型,往往令人敬而遠之。每周都會到觀測站讀取數據,進行必要維護的試驗室同仁們,也都感受到觀測站與周圍環境的這份距離感。經過了同仁內部反覆討論,以及與校方、社區代表、雕塑藝術家交流溝通,在時任試驗室核三工作隊的王昌齡隊長帶領下,展開了針對學校、社區內觀測站的改造計畫。以每年一站的進度,讓每座觀測站的造型,都能經過充分的討論,細緻地融入地方特色元素,使得作品與環境之間產生更緊密的意義連結。

當年的王隊長帶領年輕同仁們, 專注地投入於觀測站改造計畫。
當年的王隊長帶領年輕同仁們, 專注地投入於觀測站改造計畫。

03

鑄入歷史人文典故 化身豐富自然意象

以核三廠附近的觀測站為例,便可看到恆春在地的歷史點滴。如永港國小的觀測站,在五米高的銅鑄地標上,刻畫了莊嚴的頭目人像,以及代表排灣族精神的百步蛇圖案,將排灣族獨立、堅毅,勇敢的特質,透過排灣族的粗曠圖騰生動地勾勒出來,展現出獨特深邃的原民藝術魅力。

永港國小的觀測站,造型簡樸而直接,線條中流動著原住民族的生命力。
永港國小的觀測站,造型簡樸而直接,線條中流動著原住民族的生命力。

而大光國小校門旁設置的陳達雕像,只見老先生從容地盤腿而坐,手持二弦月琴,「思想起」的民謠曲調,彷彿在空氣中咿呀響起,唐山過台灣的無限鄉愁,時代的哀艷滄桑,在老先生的演繹之下,至今仍在恆春流傳不息。透過觀測站的轉譯,這些在地的歷史信息,將在學子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陳達老先生的塑像, 為學子們訴說恆春的故事。
陳達老先生的塑像, 為學子們訴說恆春的故事。

有些觀測站則是以自然風貌作為改造的主題,如水泉國小鄰近海域有著恆春特有的小丑砲彈魚(學名為花斑皮剝魨),觀測站便以魚、水、天相連為構想,捕捉小丑砲彈魚生動可愛的姿態,透過藝術作品,吸引學生們對於海洋生態的關注。位在車城國小的觀測站「落山風」,更是神來一筆地利用厚實的不鏽鋼板,加以彎曲形塑出被風吹襲的軌跡,表現出落山風的強力勁道,將這恆春聞名的自然現象,利用實體素材具象化的呈現出來。這些獨一無二的作品,不僅體現當地人文特色,宣揚生態維護理念,更引發學生的研究樂趣,每當一座新景觀落成時,都成為大家討論關注的話題。

利用特殊的鋼材完成立體的造型, 讓人更能體會在地著名的落山風。
利用特殊的鋼材完成立體的造型, 讓人更能體會在地著名的落山風。

04

充分準備凝聚共識 精心選材適應環境

經過多年累積,已有十幾座電廠附近的觀測站完成改造,試驗室沈奇課長說道,改造時如何貼近地方特色或自然生態,對同仁來說真的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透過多次討論、多方蒐集資料,同仁們也跟著了解許多在地的歷史故事、文化變遷軌跡,與豐富的自然環境與特色物種,從中一一篩選適合的主題素材,做足事前準備後,才正式與當地民眾展開具體的溝通討論,凝聚創作的共識,回憶起來實屬不易。

沈課長說每件作品真的都是同仁們的心血結晶。
沈課長說每件作品真的都是同仁們的心血結晶。

確認主題後,以何種媒材配合呈現,也是一大重點。觀測站大多依於海邊,長期下來定會遭受落山風或海風侵蝕,必須謹慎選擇能適應環境且容易維護的材質,例如位於磺潭社區旁的「水牛與牧童」設計,便是多次與社區討論,了解當地氣候環境後,最終協議採用青銅材質,堅固不易損壞,同時能使藝術品散發穩重如山的氣勢。龍泉國小的校門造景,則選用堅硬耐磨的大理石,並請書法名家揮毫題字,展現恆春古城的歷史韻味。從規劃設計到挑選建材、建造完工,無不承載著同仁們的執著與盼望,使每件作品都深深地在當地扎下緊密的根源。

位於龍泉國小的觀測站, 非常自然地融入在校門造景中。
位於龍泉國小的觀測站, 非常自然地融入在校門造景中。

05

細心維護不間斷 文化生態永流傳

至今,每個藝品都受到同仁細心的維護,除了例行的檢測外,每年都會針對掉漆或損壞之處進行修補維護,也因為生動活潑的創意,使得學校環境變得更有趣,不但獲得許多報章媒體報導,還吸引不少經過遊客目光。環境監測設施不僅為附近居民監督把關環境品質,透過景觀藝品的改造,也使得觀測站成為試驗室與民眾溝通的媒介,在一次次的互動中,大家都體會到台電重視民眾感受的初衷,也讓彼此更能互信交流。改造觀測站的計畫,如今已圓滿結束,期盼在這雕塑勾勒的蒼勁力道間,讓當地重要的人文資產,與海洋生態保育的信念,延著線條軌跡,繼續激盪渲染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