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達發電廠 永安濕地生態維護

水鳥樂園的守候者 能源與環境和諧並存


2023.03.30

01

水鳥樂園的守候者 能源與環境和諧並存

興達發電廠(以下簡稱興達電廠)坐擁全台唯一位於電廠廠區內的濕地,在台電的悉心維護下,永安濕地生機盎然的豐富生態得以保存;2021年,永安濕地生態教育中心正式揭牌,展現台電推廣環境教育的努力。而興達電廠於去年(2022)更與台電環境月活動進行串連,準備舉辦「永安濕地生態推廣教育暨導覽活動」,為環境永續深耕。

02

重視環保 參與臺灣關鍵轉型的要角

臺灣在1970年代步入產業轉型、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台電公司為此增設了許多新電源以滿足持續成長的用電需求,始建於1979年的興達電廠即是其中之一。1980年代有#1到#4四部燃煤機組進行商轉,裝置容量分別為500MW(百萬瓦)及550MW各2部;隨著用電負載持續提升,興達電廠於1998至1999年間再增添了5部裝置容量為445.19MW的複循環燃氣機組,使總裝置容量達4325.95MW,僅次於台中發電廠與大潭發電廠,位居全臺裝置容量第三。

坐落於高雄市永安區的興達電廠。

而為了2050淨零排放此一永續目標,興達電廠目前正在鄰近的第二廠區興建3部裝置容量高達1,300MW的複循環燃氣機組,並預計在2024年加入商轉的行列,待新機組穩定供電後,將讓既有的4部燃煤機組陸續除役。興達電廠廠長黃錦城指出:「台電的電源規劃是放眼未來10年的變遷趨勢,所以針對國內保持成長的用電需求,以及近年內已經開始陸續除役的核電機組,我們正在新建的機組正是扮演了補足電源的角色,也希望協助臺灣減碳,成為能源轉型的一股助力。」

興達電廠廠長黃錦城。

黃錦城表示,興達電廠一直謹守著環保的責任,從燃料品質的源頭控管、到發電過程的排放防制措施,每個環節都以高標準要求自身,他說道:「例如環保設備的投資上,最早期就一個鍋爐而已,後來逐步增加了脫硫、除硝、靜電集塵等設備,每當有新的環保技術我們都會評估採納。」

03

無心插柳 造就物種繁盛的生態天堂

永安濕地昔稱烏樹林鹽場,開闢於1908年,自日治時期起便是南臺灣重要的鹽田。國民政府來臺後,於1952年將日人留下的鹽業株式會社改組成立「臺灣製鹽總廠」(即日後的臺鹽),並持續經營製鹽產業。然而隨著1970年代臺灣產業轉型,鹽業遂日漸沒落,不再曬鹽的烏樹林鹽場也揮別了往日榮景,徒留仿巴洛克風格的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辦公室兀自屹立在鹽灘地之間。

早期由於燃煤機組所產生的煤灰尚未能有效地再利用,為了煤灰的去化,台電在1985年向臺鹽購得這片總面積達130公頃的鹽灘地,規劃作為興達電廠的灰塘以及未來新建機組的預定地。然而當時臺鹽與在地鹽民之間的補償問題仍有待解決,迫使台電暫時中止這片土地的開發運用。黃錦城說道:「後來煤灰變成可以在營建工程上再利用的材料,因此改以公開標售處理,也就沒有開發灰塘的必要。這片土地因為過去要引海水曬鹽的緣故,地勢較低,於是便發揮了滯洪池的功能,除了海水以外,也廣納了附近養殖漁業換水、或大雨後抽水的引流需求。」

昔日為鹽田的永安濕地。

由於隔絕人跡,加上海水帶來充沛的營養鹽,閒置的鹽灘地經過數十年的休養生息,竟意外發展出豐富的濕地生態,成為珍稀野鳥的棲息地,永安濕地的美名就此遠播。

興達電廠環保化學經理楊士弘介紹,永安濕地的植物主要為紅樹林中的海茄苳與欖李兩大種類,此外也有與紅樹林伴生的苦林磐、鯽魚膽等植物,在植被生長的泥地上,經常也能見到屬於台灣特有種的臺灣厚蟹穿梭於林蔭間;而得天獨厚的環境更吸引了許多鳥類造訪,除了在地原生的陸鳥會前來覓食,每年也都有大批候鳥駐足於此。

興達電廠廠長黃錦城與環保化學經理楊士弘(左)。

台電從2014年開始著手濕地生態調查研究,由綜合研究所化學與環境研究室的洪健恆研究專員結合科學測量與實地踏訪,深入掌握濕地生態演替的各項條件。而根據調查,歷年累計的鳥類物種超過200種,其中亦包含黑面琵鷺、遊隼、紅隼、小燕鷗、琵嘴鴨等珍貴保育類。黃錦城分享:「每年9月入秋之際可以觀察到許多過境鳥類,大約10月下旬會是最多的時候, 12月起則會有冬候鳥入境過冬,這段期間不論是鳥類的物種數或族群量都是一年之中的高峰,是永安濕地最熱鬧的季節!」

04

用心珍惜 尋找能源與環境的共存解方

對於台電而言,永安濕地是珍貴的自然瑰寶,雖然屬於台電用地,不過既然已經發展出蓬勃生態,台電也欣然樂見濕地能夠永續長存,因此在善盡供電使命的同時,也力求落實環境維護。

「目前興建中的3部燃氣機組其實早在大約10年前就展開規劃了,當時台電在可行性研究和環評上投入了相當多心力,但求開創能源和生態的雙贏局面。」黃錦城解釋,台電為了維護生物多樣性,不僅調查水鳥的棲地利用狀況、進而迴避鳥類熱區,也提出保育方案減輕衝擊,更縮小開發面積;經環境影響評估後,保留41.25公頃地方級重要濕地以及15公頃的緩衝區,燃氣發電機組用地則縮減至34.5公頃,剩餘土地仍維持現狀,未來預計規劃為CCUS(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用地。與高雄市政府、內政部營建署討論此一方案並獲得同意後,興達電廠進一步申請變更濕地範圍的土地利用分類,從原先特定目的事業用地改為生態保護用地,讓濕地獲得更完整的制度保障。

05

資源整合 延續自然生態與鹽業文化風情

致力保存濕地之餘,興達電廠也主動規劃濕地環境教育園區,包含2021年揭牌的永安濕地生態推廣教育中心、景觀平台、濕地賞鳥牆,以及經過適當修復的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古蹟建築,期望營造出更適合大眾親近、認識永安濕地的環境。另一方面,興達電廠也在濕地各處建置監視系統,連結高雄市永安濕地生態教育中心Facebook,方便民眾即時查看濕地風貌現況,更能線上一睹候鳥來訪時的盛況。

從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辦公室遠眺興建中的燃氣機組,興達電廠主動縮減開發面積,保留了濕地的精華範圍。

楊士弘分享:「台電的『環境月』活動舉辦至今已經是第4年,也是第2次與全台各地單位進行活動串連,而今年的其中一場在地串連活動就是由興達電廠響應。我們選在適合欣賞候鳥過境的10月底舉辦環境月活動,特別準備了生態教育推廣課程,以及實地自然風土巡禮,為各界來賓介紹永安濕地的物種,並說明台電如何將生態調查研究累積的數據應用於濕地管理,藉以在最小的干預下確保生物多樣性的均衡發展。」

提及管理永安濕地的未來展望,楊士弘表示興達電廠目前以環保署認證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為目標,期盼與地方中小學、社團、社區志工合作,整合在地濕地生態、曬鹽文化與鹽村聚落資源,深化包括濕地保育觀念在內的環境與文化教育。黃錦城也期許在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成立後,能夠活化永安濕地的文化及生態資源、發展出兼具觀光與教育價值的遊憩環境,進而為在地產業注入新活力。

永安濕地生態推廣教育中心。

火力電廠給人的刻板印象總與「造成環境負擔」脫不了關係,然而興達電廠一方面以扎實的腳步持續善盡電業環保職責,另一方面更展現對自然生態與在地文史的珍惜,令人驚艷地打破了這種刻板印象,將電廠、自然與社會三方永續共榮的理想目標化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