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之路,Taiwan can LEAD


2021.08.05
黃育徵

黃育徵

財團法人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 (The Wharton School) 企業管理碩士學位 (MBA),循環台灣基金會的創始人,致力於以推廣循環經濟為目標的產業維新,為下一代打造原創、包容和韌性的循環台灣家園。

01

循環經濟之路,Taiwan can LEAD

「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 那是智慧的歲月,那是愚昧的歲月……」英國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雙城記》第一章,描繪出一個對現狀感到不安,卻同時保有理性的公民社會,活在充滿不確定性、危機四伏、恐懼的氛圍中,他們仍有著坦然面對困境的勇氣和化解危機的決心,這段文字拿來描述現在竟是如此貼切!

2021年,一個危機四伏的年份,當所有人都被焦慮、不安籠罩的時候,我認為更是人類集體深刻自我反省的時候。因為歷經這次的疫情,如果我們整個社會有所學習和領悟的話,我們可能不想,也不該回到過去,繼續揮霍地球的資源。

02

線性經濟的迷思

工業革命以來,大量開採—製造—消費—拋棄(Take→Make→Use→Dispose)的「線性經濟(Linear Economy)」模式,快速消耗了地球上有限的資源,也造成難以恢復的環境衝擊。 在「拚經濟」的思維驅動下,企業、政府、人民全體踏上線性經濟的滾輪,不停地奮力向前,但我們可曾思考過,背後隱藏了什麼價值迷思? 首先是「利益私有化、外部成本公有化」的價值觀。在線性經濟裡,利潤和利益為私人擁有,這是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企業行為和價值觀;但過程中的外部成本和風險,像是天然資源短缺、土地退化、氣候危機和對人類的健康危害等等卻由整體社會來承擔。 其次,是消費者「多買多消費」的思維。人們對「擁有權」的執著,甚至已成絕大部分人不容挑戰的基本需求和價值,試問,我們生活中堆置了多少自以為「需要」的物品? 另一方面,因為資源取得容易、外部成本又被忽略,促成了生產者「多賣多生產」的思維。企業獲利主要靠產品販售,必須要不斷地生產,鼓勵客戶加速汰舊換新。 在這樣大量生產、消費的生活文化下,刺激了線性經濟發展。縱使每一個人都知道資源有限的道理,但我們的行為彷彿它無窮無盡,並讓環境污染默許為經濟發展的必要之惡。 試問,如此具破壞性的經濟模式,有可能持續發展下去嗎?

線性經濟膠囊圖,圖片來源:《循環經濟》一書(循環台灣基金會提供)。
線性經濟膠囊圖,圖片來源:《循環經濟》一書(循環台灣基金會提供)。

03

循環經濟

「為什麼要保護環境?」演講的時候,聽見我如此提問,聽眾通常會露出詫異甚至質疑的表情,覺得這豈不是理所當然? 「如果我們不曾破壞環境,又何必需要『保護』環境呢?」我接說。這時,聽眾往往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相較於線性經濟,「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採行「製造—使用—循環(Make-Use-Circulate)」的模式,是一個資源可回復、可再生的經濟和產業系統。透過重新設計、商業模式、提升能資源效率,從源頭避免污染與廢棄物的產生,使用更少資源來創造更多價值。 該如何發展循環經濟?我認為有三個策略。 第一是「高價值循環」。 從源頭設計,延長所有資源,不論是一滴水、一度電、一公克的材料的生命週期,將每一份資源的價值保留下來,做到「無屎無尿」,企業本身以及所有的關係者,包括環境、生態都會是「受益者」! 舉例來說,豬在東方飲食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全身都是寶,但我們真的有發揮出每一頭豬的價值嗎?像是飼養過程的豬糞尿,如果妥善收集,可以用於沼氣發電或其他能源用途,加上其他像是農業廢棄物、廚餘、有機污泥等有機資源,台灣每年有超過二千萬公噸,只要回收一半,產生的電力足以提供全台幾十萬戶的家庭使用。讓原本需要付費處理、潛藏污染風險的廢棄物,轉變成有價值的資源。 第二是「產品服務化」。 產品服務化的策略指的是生產者從「販售產品」轉為「提供服務」,消費者從「擁有產品」轉為「使用服務」。以吹冷氣來說,我們需要的是「冷氣機」還是「冷風」? 如果我們需要的只是涼爽的環境,其實不需要冷氣機本身,何不買「冷風」就好! 這會帶來什麼改變呢?在消費端,「買冷風」的客戶得到舒適空間,不用擔負採購機體設備的資金壓力,也不需煩惱電費、保養、修繕等責任,僅需依照冷風的使用量支付費用,這就像我們現在宅在家看Netflix,而不是買錄影帶或光碟一樣的道理。在生產端,冷氣機的「擁有權」回到生產者身上,從商業利益考量,生產者自然而然為了降低服務成本,將冷氣機設計的耐用不易壞,甚至更加節能。需要報廢時,也會盡可能讓所有零組件成為下一台冷氣機的材料。 例如一間新加坡公司推出的空調服務(Air-Conditioning-as-a-Service, ACaaS),六個月為學校減少35%能源耗用,由於所需的電費由空調公司負擔,促使公司投資技術與新設備,提升空調系統的能源效率以提高利潤。 第三是「系統性合作」。 線性經濟其實是一個短期「輸贏」合作模式下的經濟模式,我們不難想像,無論是人與人之間,或是企業之間,如果雙方存在的是一個「輸贏的關係」,那麼關係是無法長久維繫的。「系統性合作」是一個「多贏合作的設計」,只有多贏的關係才能永續。有一個例子我覺得相當貼切,一間公司不要的廢棄物,可能是另外一間公司的資源,就像「打麻將」一樣,上家不要的牌,下家要,最後大家都能皆大歡喜! 以永安天然氣接收站為例,海水因為用來汽化天然氣而降溫,夏季多維持在22℃至24℃,又稱為「冷排水」。由於接收站的海水經過前處理,水質與水溫穩定良好,正好用於附近的養殖漁業,為漁民省電、省工,更讓魚存活率提高約15%,養出號稱鑽石級的石斑魚。形成漁民、接收站與能源合作共好的三贏局面。試想,如果妥善運用全台進口天然氣的「冷能」,可以為台灣節省多少製冷的電力需求?

循環經濟三大策略,圖片來源:《循環經濟》一書(循環台灣基金會提供)。
循環經濟三大策略,圖片來源:《循環經濟》一書(循環台灣基金會提供)。

04

從「Taiwan can HELP」到「Taiwan can LEAD」!

台灣是一個很特別的島國,我們不是泱泱大國也沒有充沛的資源,卻打造出聞名世界的「台灣製造 Made in Taiwan」經濟奇蹟。我們是怎麼辦到的?台灣人非常努力地在拚經濟。但是,如果我們拚的是高破壞性的線性經濟,會把「錯的事情做得更完美」。而循環經濟,讓我看到台灣產業有機會運用過去累積的完整供應鏈基礎、研發和創新能力,來翻轉長期在全球代工結構下的困境,提升韌性、達到永續,甚至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無可取代的獨特地位,讓台灣人走出自立、自信、自主的空間。


近年來,我們常說「Taiwan can HELP」,但是憑藉著我們的創意跟彈性,我們應該要有信心,不只和世界同步,這一次,讓我們走在世界前面,有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路,驕傲地說:「Taiwan can LEAD」!


想知道更多關於線性經濟的迷思、循環經濟的三大策略,以及產業如何運用循環經濟創造契機?歡迎閱讀《循環台灣》。

為邀請大眾一同思考具韌性與永續的未來,循環台灣基金會策劃了《循環台灣》一書。
為邀請大眾一同思考具韌性與永續的未來,循環台灣基金會策劃了《循環台灣》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