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引入國際新興策略 讓小小蜜蜂成為輻射監測員
你能想像有一天,核電廠居然也能跨領域成為「養蜂人家」嗎?
第二核能發電廠(以下簡稱核二廠)於2023年運轉執照屆期,進入除役過渡階段前期,結束發電使命後,核二廠以持續維護廠址安全並恢復土地資源作為首要目標,更特別為此著手發展蜜蜂養殖計畫。千萬別小看這些蜜蜂了,牠們可是優秀的監測小幫手,透過牠們涵蓋範圍既廣而密的花粉採集,各種環境物質都將無所遁形。這項在國內核能相關單位首開先例的養蜂計畫,除了協助核二廠順利推動除役工作以外,相信也將為臺灣的輻射監測技術提供寶貴經驗。

02
試辦小型養蜂計畫 守護環境不喊卡
位在新北市萬里區的核二廠自1981年起開始運轉,為國內帶來豐沛的電力,也支撐許多重大經濟建設,時光荏苒,陪著臺灣奮鬥的核二廠不知不覺也走過40多載。

「核電廠停止發電後,並不是立刻說拆就拆,而是要按部就班完成各階段作業,逐步地將環境恢復成原貌,表定要花25年除役。」核二廠廠長曾文煌指出,核電廠除役工作首重輻射安全,每一個設備拆除都必須嚴謹慎重,絕不容許任何疏失。有別於其他能源的機組在退役後可以迅速拆除,核二廠的除役工作長達1/4個世紀,這也意味了台電將持續陪伴並照顧在地社區及環境。

曾文煌笑道:「如果你在春夏之際沿著濱海公路經過核二廠,你會看到很多漂亮的野百合,我們就曾投入過野百合的復育工作;另一方面,我們也持續發起淨灘行動,維護海洋環境;至於在核二廠的場域裡,後山也常常可以看到各種野生動物,例如山羌、穿山甲、鷲、臺灣藍鵲等等,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所以台電在這裡經營了40年,不僅沒有破壞,還把環境維護得很好。」 延續過去對在地環境的投入,核二廠面對除役程序持續視環境保護為己任,其中一項行動,即是依據環評審查委員會第425次會議環評委員所提意見,將「取得除役許可後,於核能二廠廠區範圍內試辦生態物種(例如蜜蜂)之輻射安全監測研究至少3年」納入核二廠除役環評定稿本,期許更全面掌握電廠及周圍環境的輻射狀況,持續照顧環境生態。 提起輻射偵測,人們直覺聯想的莫過於各種精密探測儀器,很難想像小小的蜜蜂竟也能成為幫手。曾文煌解釋,電廠其實每天都在做環境輻射監測,不過透過善用蜜蜂作為協力角色,可以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牠們到處採集花蜜、花粉和水時,就會吸收環境中的微量物質,並累積在蜂蜜、蜂蠟及蜂膠中,只要針對這些產物進行放射性物質分析,就能夠更全面地輔助監測環境中的輻射狀況。
03
研究養蜂計畫可行性 帶領同仁拜訪養蜂專家
然而,核二廠忽然要斜槓發展蜜蜂養殖,起初可真是難倒了這群工程師,曾文煌說明:「養蜜蜂來做環境輻射監測是國內首例,因此我們找遍各種資料去研究該怎麼執行,也確實找到國外相關研究作為參考,例如馬里蘭大學環境科學中心就有分析蜜蜂來監測環境核種的研究,還有歐洲各國的經驗,如德國杜塞爾多夫機場與義大利Lamborghini等都有相關案例,這些案例研究顯示,蜜蜂不僅能有效反映環境整體狀況,還能幫助識別特定區域的污染源,這些數值對廠區環境輻射監測計畫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除了研讀國外文獻掌握學理,養蜂實務也是一門學問。核二廠同仁們都不曾養過蜜蜂,所幸在台電前副總經理簡福添的引薦之下,同仁們成功與位於南投縣水里鄉的一位養蜂專家取得聯繫,時任核二廠廠長林志保也不遠千里地帶領同仁登門拜訪,並於2023年4月延請專家到廠區內進行勘查,找尋適合的養蜂地點。後續同仁們也前往水里「拜師學藝」,展開養蜂集訓,最終帶回4箱蜜蜂,讓這些小幫手們正式進駐核二廠中。

04
努力不懈破除萬難 養蜂計畫成效初見
為了讓蜜蜂能安穩住下,同仁在廠區內廣植蜜源植物,例如榆樹、龍眼、七里香等,提供充足食物來源,甚至有同仁特地捐出家中的舊蜂蜜,以利在必要時調製蜂蜜水供蜜蜂食用、維持活動力,但萬里的東北季風強勁,雨水又多,在氣候條件上為養蜂計畫增添許多難度。
曾文煌坦言:「由於氣候限制,加上同仁們起初沒有飼養經驗,所以我一開始對養蜂計畫的態度比較保守,但想不到大家一一克服困難,甚至會主動觀察廠區內的動植物情形,意外地讓更多同仁關心廠內的生態保育。」
跟隨養蜂計畫的主要執行者環化組課長曾勝偉來到養蜂場,蜂箱就位在一處陰涼隱密的山坡腳邊,四周環境像小森林一樣。

「平常需要留意虎頭蜂的蹤影,牠們是蜜蜂的天敵,所以捕捉虎頭蜂已成為我們日常工作之一,否則牠們還會『食好鬥相報』。為了維護環境,我們不噴灑化學藥劑,只透過人工捕捉,相對地可能造成蜜蜂數量的損失及人員遭受蜂螫的工作風險。」曾勝偉一邊從儲藏室取出裝備熟練地著裝,一邊介紹平日的巡視工作;曾文煌與核二廠副廠長張雄仁也即興提問了幾道問題,曾勝偉皆侃侃答覆,顯見平時不僅做足功課,更累積了扎實的飼養經驗。

曾勝偉打開蜂箱讓大家一探究竟,他分享:「我們遇到有任何問題,也會透過通訊軟體向養蜂專家請益,透過這樣從做中學,因地制宜進行調整。比如冬天風大雨多,蜜蜂很難外出覓食,因此需要人工餵食協助牠們過冬。但餵太多,蜂群就會產生依賴性,偷懶不出去採集,反而無法達到環境檢測的目的,所以光是餵食就有很多考量和取捨在裡面。」
張雄仁指出,養蜂計畫截至2024年9月已執行逾一年,走過了完整的四季,對於養殖技術的落地生根而言,是重要的里程碑,而首次採樣的檢驗結果也一如預期並無檢出輻射量,對此,張雄仁給予同仁極大的讚許。

經過蘇聯車諾比、日本福島事件之後,國人對於核電廠的安全性越來越重視,面對接下來的除役任務,核二廠將秉持著最嚴謹的態度來面對考驗,並持續透過這群勤奮的自然界小小監測員,確保輻射安全的把關滴水不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