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處 2024年環境月「減排新視界.火力轉型之空品展望」論壇

台電公司 2024年環境月「減排新視界.火力轉型之空品展望」論壇

台中電廠防制設備再升級 力求達成近零任務


2024.08.28

01

台中電廠防制設備再升級,力求達成近零排放任務

隨著科技發展導致的環境衝擊與氣候變遷,空氣品質日益成為大眾所關心的焦點,肩負我國電力供應使命的台電公司,對於環境保護同樣也是責無旁貸。面對能源與環境的多重挑戰,台電不僅在技術上積極克服,也持續與多方交流合作,希望守護良好的空氣品質。

今年(2024)的台電環境月系列活動,台電特別舉辦「減排新視界,火力轉型之空品展望」專題論壇,除了對外分享升級改善後的台中電廠空污防制設備之外,也邀請產、官、學各界專家進行研討,為台電推動空污防制策略提供寶貴養分。

出席「減排新視界,火力轉型之空品展望」論壇的來賓包括專家學者、環保團體、環工及電力產業人士,讓論壇座無虛席。前排右起台電專業總工程師温桓正(時任環保處處長)、導演許鴻龍、臺灣大學教授陳志傑、中原大學教授王雅玢、台電副總經理郭天合、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專門委員陳宜佳、中山大學教授高志明、東海大學教授張鎮南、台電環保處處長吳政宏(時任環保處副處長)、台電環保處組長李福順。
出席「減排新視界,火力轉型之空品展望」論壇的來賓包括專家學者、環保團體、環工及電力產業人士,讓論壇座無虛席。前排右起台電專業總工程師温桓正(時任環保處處長)、導演許鴻龍、臺灣大學教授陳志傑、中原大學教授王雅玢、台電副總經理郭天合、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專門委員陳宜佳、中山大學教授高志明、東海大學教授張鎮南、台電環保處處長吳政宏(時任環保處副處長)、台電環保處組長李福順。

02

專家齊聚環境論壇 《近零任務》影片首映登場

此次台電環境月重點活動「減排新視界,火力轉型之空品展望」論壇,旨在探討空污防制、空氣品質管理及火力發電之轉型等環境議題,並由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高志明擔任主持人,與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專門委員陳宜佳、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志傑、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王雅玢、以及台電副總經理郭天合等各界專家一同交流。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高志明。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高志明。

本次論壇還有另一大亮點,正是台中發電廠空污改善工程紀實影片《近零任務》的首映會,台電特別邀請國際金獎導演許鴻龍拍攝工程始末,透過影像紀錄臺灣空污防制重要里程碑。

論壇中首度公開播映空污改善工程紀實影片《近零任務》,讓觀眾感受到台電為了優化空污防制成效,勇於迎接挑戰的決心。
論壇中首度公開播映空污改善工程紀實影片《近零任務》,讓觀眾感受到台電為了優化空污防制成效,勇於迎接挑戰的決心。
點擊觀看:近零任務

03

穿著西裝改西裝 中火空污防制工程

台電作為能源政策的執行者,持續致力於推動能源轉型工作,其中一大目標即是逐步減少使用燃煤發電。台電專業總工程師温桓正(時任環保處處長)指出:「提到空污時,大家首先想到就是台中火力發電廠,為扭轉印象並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台電除了自主減煤,也積極優化環保設備,確保這些機組在除役之前,發出的每一度電對環境造成的負擔都降到最低。」

台電專業總工程師温桓正(時任環保處處長)。
台電專業總工程師温桓正(時任環保處處長)。

温桓正說明,針對燃煤過程中所產生污染物,如氮氧化物(NOx)、粒狀物(PM)、硫氧化物(SOx)等物,台電分別藉由脫硝設備、除塵設備及脫硫設備將其去除,再透過新設置的濕式靜電集塵器,在煙囪排放前進一步去除更細微的顆粒,使已經低於法規標準的空污排放濃度進一步降低。而即便空污減量會因為越趨近極致,而不免有邊際效益隨之遞減的情形,不過台電仍卯足全力,投入約150億預算引入國際先進設備,為台中發電廠第5-10號機之空污防制設備進行更新作業。 「中火的空污改善工程可說是『穿著西裝改西裝』,相當不容易。」温桓正於採訪中苦笑道,為穩定供電,原定每部機組的1年工期縮短為8個月,所以拆除、地改、安裝工程是同步進行,加上舊有機組空間十分狹窄,使得裝設難度提升許多。 透過鏡頭為改善工程留下紀錄的許鴻龍導演也見證了這項艱鉅挑戰,他在論壇中分享現場拍攝情況時提到,這是他拍攝環境最艱困的一次,然而儘管施工環境及工期是如此侷限刻苦,但台電人不受影響,仍專注於工作,這股堅毅的台電精神讓他印象深刻。

《近零任務》導演許鴻龍。
《近零任務》導演許鴻龍。

04

台電與政府攜手合作 解決秋冬空污問題

台電的環境永續腳步從未停歇,自2016年起先後在大潭、台中、興達及大林電廠進行空污設備優化升級,數據顯示相較於2016年,空污減排約7萬噸,減幅達6.5成,成效相當顯著。郭天合解釋,台電在空污防制上採多管齊下,首先「以氣代煤」汰換掉老舊燃煤機組;接著在秋冬空品擴散條件不佳時,台電在不影響供電的情況下自主降載,相關減排及降載措施在台電官網上都有公告說明;最後在設備上,台電投資最先進的空氣品質控制系統(AQCS),層層維護空氣品質。

台電副總經理郭天合。
台電副總經理郭天合。

環境部大氣司專門委員陳宜佳則以管制面進行說明:「為改善PM2.5和臭氧污染狀況,政府推動『空氣污染防制方案』,在第一期的防制工作下,臺灣空氣品質已大幅改善,現已進行到第二期,控制範圍進一步擴大,與各縣市機關的合作更加緊密,希望透過精準的管控方式,將臺灣的空品提升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專門委員陳宜佳。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專門委員陳宜佳。

05

從燃料源頭進行管理 使用潔淨能源降低污染及碳排

空品及碳排放可謂全民關注議題,台電除了機組設備更新之外,也透過燃料管理進一步擴大效益,採用低污染的天然氣取代煤炭,此舉不僅能降低空氣污染物,同時也能減少碳排,減緩溫室效應。不僅如此,台電也在火力發電廠轉型計畫中,加入燃氣混氫及燃煤混氨技術,並分別在興達、林口及大林電廠內試驗混燒技術,未來可望進一步削減碳排量。對於發電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台電也計畫透過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達到碳循環之可能。為確認可行性,目前選定台中發電廠建設減碳技術園區,預計2025 年進行測試工作。 面對技術更新,曾擔任過環保署副署長的王雅玢教授指出,以長遠來看,從源頭進行改變是有必要性,但控管污染物產出也跟電廠技術操作、混燒比例等條件息息相關,另外從國外研究中發現,為了降低空污而裝設許多空污防制設備,反而使耗電量增加的問題,這中間配置該如何平衡以達到最佳化,大家可一同來思考。

前環保署副署長、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王雅玢。
前環保署副署長、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王雅玢。

為了讓電力供應對環境更友善,有關單位都使出渾身解數去達成目標,然而走在環境改善的道路上也會有瓶頸期,除了仰賴技術突破,也要讓民眾了解真正的情況,對此陳志傑教授呼籲政府或國營企業要與民眾多溝通,他認為因民眾誤會造成糾紛情況數不勝數,所以若能夠培育種子教師進入校園教育,或是利用媒體宣導正確環保觀念,相信不管對執行單位或社會都會很有幫助。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志傑。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志傑。

攤開臺灣的永續藍圖,打造綠色宜居家園的理想正逐步地化為現實,而這有賴於社會各界彼此合作、穩健地循序漸進;正因如此,台電特別下足了苦工,透過投資最新空污防制設備、發展氫能、氨能混燒與CCUS技術等眾多策略,讓尚未除役的火力機組也能以最小的環境負擔,帶給社會最大的貢獻,台電也期待與社會各界持續交流合作,攜手為達成淨零願景更靠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