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減碳之路關鍵前哨 穩健前行擘劃淨零未來
為實現國際2050淨零碳排放的目標,台電公司積極投入各項減碳措施,並制定出「先低碳後零碳」的策略性目標,短期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極大化,攜手國內外專家佈建成熟技術,達成電力低碳化;中長期目標則規劃打造無碳電源,並提前佈局地熱、海洋能等能源前瞻技術,分階段落實電力淨零排放。
今年(2024)5月,台電環境保護處舉辦「淨零前哨 火力去碳技術與策略專題講座」,邀請工研院、中研院、中央大學的學者專家,共同探討「國際氫應用」、「天然氣去碳燃氫」、「碳捕捉與利用」等主題,深入分析當前的減碳對策與趨勢,探討在穩定供電的前提下,台電將如何透過「先低碳後零碳」的務實橋接策略向淨零碳排邁進。

02
先低碳後零碳 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步伐
台電綜合研究所(以下簡稱綜研所)潛心於構建台電的短中長期研究規劃和試驗技術的創新應用,是台電發展技術創新的核心驅動力。談到台電的淨零推動策略,綜研所所長鍾年勉表示:「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就要回推至2030年設定低碳目標。台電針對電力的三大面向:供給面、電網面及需求面制定策略,力求在確保電力供應穩定的前提下,持續推進各項減碳技術。」

在電力供給面,台電積極拓展綠電占比,重點發展「燃料替代」與「碳捕捉與封存技術」,逐步降低燃煤比例,雙管齊下穩健推進能源轉型。 在電網面,台電持續投入電網轉型工程,針對再生能源特性拓建儲能設施、新建抽蓄水力,同時透過佈建AMI智慧電網與進行分散式小型孤島電網研究促進電網智慧化,為未來再生能源大量併網做好準備。 至於需求面,台電則通過需量反應、虛擬電廠與大數據分析等相關研究,利用需求管理措施平抑負載變動、平緩整體用電曲線,從電力三大面向出發為能源轉型鋪設堅實的基礎。

03
火力去碳技術 成為淨零關鍵前哨
此次「淨零前哨」講座著重探討火力去碳技術與策略發展,臺灣當前的發電結構中,火力發電仍是主要的電力來源,在提升其他能源發電占比的這段過渡期,台電採取「增氣減煤」的燃料替代策略以兼顧供電與電力低碳化。鍾年勉表示,多元化的能源結構能確保電力的穩定供應,以現行火力發電比例來看,火力機組在台灣未來中短期的能源結構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講座中提到,綜研所目前正分別在興達、林口和大林電廠重點推動「火力混燒實場示範計畫」,與西門子能源公司、日本三菱集團、日本IHI、住友商事通力合作,投入「燃煤電廠混燒氨」和「燃氣電廠混燒氫」兩項關鍵研究。

針對計畫發展現況,鍾年勉說明:「在混氫研究方面,興達電廠已在2023年底達成445 MW(百萬瓦)複循環燃氣機組混氫5%的短期示範,預計今年將持續推進增加混燒的時間和比例。而在混氨研究方面,目前林口電廠和大林電廠各有3部和2部800 MW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在針對混氨5%以上進行可行性研究,預計於2030年前擇一機組混氨5%以上,屆時預估每年將可減少9,000噸碳排放量,相當於23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的碳吸附量,相當可觀。」

04
CCS技術已漸趨成熟 台灣發展潛力雄厚
在供給面減碳策略中,除了火力減碳技術研究,碳捕捉與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發展也是淨零排放的關鍵戰略之一。「碳捕捉與封存」是透過化學吸收法或物理吸收法捕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再將二氧化碳注入地底進行地質封存的技術,國際上技術發展已漸趨成熟,商業模式與成本降低為目前努力的標的。 國立中央大學碳封存及地熱研究中心主任林殿順提到:「台灣具有數百億的巨量的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能,足以應付每年封存4000萬噸二氧化碳的需求,潛力十分巨大」

台電台中減碳技術園區已完成年捕捉6噸的小型碳捕捉實驗,目前正在擴大建置至年捕捉2,000噸的小型碳捕捉測試廠,透過測試將協助台電了解導入CCS技術的門檻條件,以及如何篩選合適的CCS技術,同時測試廠規模的擴大也將提升未來構建大型碳捕捉場的參考性。依照IEA報告之全球碳捕捉量水準與台灣在地條件推估,2030年CCS減碳效益積極目標可達460萬噸,協同海洋碳匯、土壤碳匯及各項前瞻技術,預計2050年有望達成每年4,000萬減碳效益。

05
火力去碳勢在必行 減碳技術不斷更新
在淨零趨勢下,火力去碳技術與CCS技術發展已經緊鑼密鼓地推行中,至於未來的重點,便是研究如何將燃料從低碳逐步過渡到零碳。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在講座中強調,在2030年前,風力、太陽能和能源效率技術的提升是一大關鍵;與此同時,氫能應用將成為全球能源供需的重要生力軍,更是達成淨零排放的必要發展項目之一,2050年全球氫氣總需求量預估多達4.3億噸,發展潛力十分可觀。而在2030至2050年間不僅是氫能技術應用,其他更多前瞻技術也都將快速發展,成為全球淨零排放助力。


台電以「先示範後導入」的策略與國內外交流合作,透過小型可行性試驗結合國內外經驗,釐清混燒氫、氨可能衍生的問題並尋求解決對策,以期降低未來大規模應用的風險,此策略不僅讓台電能提前佈局火力機組的結構安裝與運行流程,也能為未來營運技術提供實用的經驗值。 提及火力去碳技術的未來展望,鍾年勉語帶希望:「台電的角色比起技術開發者,更應該說是設備的運轉者,因此綜研所將繼續以最審慎、務實的態度深入研究減碳技術,確保設備引進的最佳時機,同時與國內外專家密切合作、共同推進技術發展。期許台電能一步步實踐零碳電源的目標,為我們的下一代創造更潔淨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