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戰地足跡 媽祖印象
馬祖,對大部分的台灣民眾而言,彷彿是個遙遠的國度。年輕的朋友們嚮往的,或許是令人細細品味的芹壁聚落,或許是那黑暗中閃爍的藍眼淚;但若是老一輩且曾居住過當地,回憶中可能是戰地浮生,奮力扎根於惡劣的環境中,等待黎明曙光的到來。
宥於地形地勢限制,以及閩江口外海微氣候的影響,往返台灣馬祖間的班機易遇濃霧來襲被迫取消,故人員與物資常須依賴船運(如軍艦、商船、台馬輪或合富輪等)「飄洋過海」,需時10個鐘頭是常事。昔日當輪船緩緩駛進福澳港,映入眼簾的是那巨大的「枕戈待旦」四個字,空氣中似乎飄浮著一股肅殺的氣氛;但如今引人注目的已不是軍事標語,取而代之的是珠山發電廠那由鈦金屬環片製成的顯目煙囪,她散發五彩繽紛的色澤向遊客揮手說著﹕「歡迎來到國境之北-馬祖群島」。
02
昔日戰地 今日轉型觀光
馬祖群島由四鄉五島等大小島礁組成,散佈在福建閩江口外海(有「閩江口外散落的珍珠」美譽)。居民大多靠海維生,發展出信奉海神媽祖的文化,這也是「馬祖(音近媽祖)」地名的由來。馬祖自古戰略地位重要,過去一甲子的歲月以來,歷經國共逐島爭戰、相互砲擊、單打雙不打的戰火煙硝年代,到雙方處於對立的停火戰備時期,馬祖一直在扮演著軍事要塞的角色。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馬祖於民國80年代解除戰地政務並開放觀光,絡繹不絕的遊客雖為沉寂一甲子的馬祖群島注入新活力,但也使得用電量急遽增長。因此為滿足馬祖地區用電需求,台電公司奉准於南竿清水村旁推動珠山發電計畫(即珠山發電廠新建工程)。
03
電力建設 見證戰地風雲
馬祖地區的電力建設最早可溯自民國58年,當時為改善居民生活並提高軍隊士氣,由國防部、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及台電公司共同出資籌組「馬祖發電廠(現稱南竿發電廠)籌備委員會」推動建廠,並於民國60年正式運轉發電,後東引「大我發電廠(現稱東引發電廠)」、北竿「軍魂發電廠(現稱北竿發電廠)」及東、西莒2座發電廠相繼運轉發電,為馬祖地區帶來有系統的電力,由隸屬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的「馬祖電力公司」統籌經營。
當時馬祖地區的人力、物資相對匱乏,加上處於戰雲密布的年代,因此發展出迥異於台灣本島的電力建設歷程。以電桿作業為例,因人力不足,馬祖電力公司常須請軍方工兵協助設置電桿﹔擔心軍事據點暴露,電桿不能離軍營太近﹔重型吊掛機具的缺乏,使得馬祖電力公司員工得一肩扛起變壓器等零件爬上電桿架設組裝。此外,為了躲避砲擊而將重要電力設施建置於坑道中也是戰地特色之一,走進台電公司位於北竿的服務所,依稀可見戰地歷史遺留的痕跡。由辦公室旁一處不起眼的廊道進入,通往位於服務所後山的坑道,漫長廊道盡頭豁然開闊,原來山腹中隱藏一處龐大的人工洞穴坑道,裝載目前已停機備役狀態的三座柴油發電機組(即北竿發電廠),提供早期北竿地區軍事用電。而位於北竿服務所旁現有四、五號發電機組廠房,整體建築雖保守低調,但比起一至三號機組隱蔽在坑道內,四、五號機組的煙囪從遠處即清晰可見,顯現出建置時兩岸關係已趨和緩。而最後設置的六號發電機組搭配露天油槽,在完全不做遮蔽下呈現出完整的廠房,此時兩岸關係已走向和平階段。隨著這六部發電機組設置型態的演變,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馬祖地區戰地歷史軌跡的推移。
04
台電接手 供電服務躍進
離島電力建設成本相當高昂,身處台灣的民眾很難想像在馬祖電力公司經營時期,電價曾超過9元/度,以當時的國民所得來說,這樣的電價一般民眾很難消費得起。當馬祖地區解除戰地政務後,為使當地民眾得享用與其他國人一樣的低廉電價,同時導入更先進、專業的電力建設,擴大電力服務,因此政府將馬祖電力公司併入台灣電力公司經營,改成立馬祖區營業處服務用戶。
馬祖區處成立後,從台灣本島引入大型機具,讓過往員工扛著沉重變壓器上電桿的景象走入歷史,電力建設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進行著。舉例來說,在硬體上,馬祖地區因無高山屏蔽,颱風常使得電桿線路大量損毀,嚴重影響居民用電,另一方面也為配合觀光發展,區處自民國94年起進行電線地下化工程,迄今已有近八成的電線地下化,是我國電線地下化比例最高的地區。而在軟體上,區處秉持著供電無遠弗屆的精神,服務全區居民的用電需求。以北竿附近的大坵島為例,早年從北竿發電廠牽設一條纜線橫跨大坵與北竿間600公尺寬的海峽,當時為罕見的跨海架空線路工程。時過境遷,隨著當地居民陸續遷出、駐防國軍撤離後,大坵島幾近人去島空,唯仍留一戶居民請求繼續供電,好點亮所信仰神明桌前燈具,為此區處同仁定期乘船渡海到島上檢修線路,以確保島上唯一用戶供電無虞。
05
珠山電廠 融合在地文化
近年來,台電公司為配合當地經濟建設及政府開放「小三通」後的電力成長需求,於民國92年開始興建珠山電廠。當時參與建廠的台電綜合施工處顧家琪課長憶起建廠之初,工區因無遮蔽物,施工人員頂著冬季凜冽的東北季風、大陸寒流來時接近攝氏零度低溫的惡劣環境進行工程,那一幕幕深刻地場景至今仍難以忘懷。而施工人力嚴重不足也是建廠時期的一大問題,因青年人口外流,常有招攬不到工人的窘境。除此之外,離島建設資源也嚴重缺乏,幾乎全數仰賴船運進口,且運輸不易,諸多問題皆可見到建廠的艱辛苦楚。如今嶄新的珠山電廠除提升供電能力外,廠內建物多採用具馬祖人文特色的閩東式建築,配合附近景點組成的海岸休憩區,已成為南竿地區發展觀光旅遊休閒的新景點,為馬祖觀光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而為了呈現馬祖地區民眾法天敬神心意,珠山電廠煙囪在設計之初,即希望融入在地文化,將煙囪轉化為敬拜媽祖巨大柱香的虔誠意象;另一方面也顧慮到馬祖四面環海,容易有海風侵蝕,最終以幾乎零維護費又耐候之鈦金屬環片為媒材,無形中做到了環境保護又兼具人文景觀。結合敬拜媽祖及環保理念,成為最終我們所見到的七彩拋光鈦金屬環組成不同寬度間隔的環帶,漸層的變化顯現出光環飛昇的煙囪美景。如今珠山電廠的煙囪已逐漸取代福澳港山頭的枕戈待旦標語,成為馬祖的新地標,代表馬祖群島已然卸下戰地任務走向尋常百姓嚮往的日常生活,願珠山電廠的運轉,除穩定地區供電外,藉由煙囪象徵的炷香意象,祈求媽祖保佑馬祖地區人民安泰、風調雨順。
06
馬祖區處 歡迎青年新血
在馬祖區處北竿服務所中,有著為在地供電服務數十年的「台電北竿三兄弟」。加起來超過180歲的陳姓三兄弟為堂、表兄弟,站在供電第一線上的三兄弟談起過往工作的點滴,回憶起早年扛起變壓器爬上電桿的日子。正是經歷了這段困苦環境的磨練,打造出當地員工特有的堅毅態度,看著三兄弟至今工作時身手俐落的樣子可完全不輸給年輕一代,讓人不禁由衷敬佩。然而在敬佩之餘,卻也不免讓人擔憂起在三兄弟退休之後,能否有新血接續北竿供電的任務,為此馬祖區處誠摯敞開雙手,歡迎各地有志青年加入,共同為點亮馬祖每一座島嶼盡一分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