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讓小魚兒回到大海的懷抱
攤開台灣的火力與核能電廠分布圖會發現,它們大多蓋在沿海地帶,這是因為發電廠多需要引水為機組降溫的緣故,而海洋正是水資源豐沛的地方。在此情境下,台電得以和地方漁民們有更多的互動,也更深入認識台灣的漁業型態與其面臨的考驗。台灣的漁場在全球氣候變遷、沿岸棲地遭受破壞、漁撈技術精進的影響下,沿近海漁業資源失衡,但同時,漁業活動卻仍持續增加。電廠與漁場的工作表面上看似天差地遠,但無論是日常所需的電或是供給人體營養的新鮮海產,都深深仰賴著環繞台灣的這片海洋。因為有更深刻的認識,以及相似的理念追求,台電主動與地方漁會、政府產生連結,於2002年起開始與漁業署合作辦理「魚苗放流」活動,一同維護海洋生態,共創沿海地區的環境永續。
02
政府台電攜手 豐富海洋生態
台電與漁業署攜手合作的「魚苗放流」活動係委託「臺灣漁業永續發展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執行,從海域的選擇、放流季節、適合的魚種,到放流數量的分配等,皆邀請專家學者提供專業知識作通盤的考慮,嚴謹地規劃出最好的方案,使「魚苗放流」活動能在對環境最有助益的情況下進行,期盼豐富海域生態,同時也為漁民們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匆匆十多年過去,截至2016年中為止,台電已在台灣各地放流超過一千四百萬尾的魚苗,平均每年約放流一百萬尾。
03
野外放流大不易 點滴魚苗皆珍貴
若單從每次放流幾萬尾的魚苗數據來看,或許會認為放流工作容易,但實際上這些魚苗們可說是點滴皆珍貴,每隻小魚兒都是眾人的心血結晶,從育苗到放流的過程都必須細心呵護,一點都馬虎不得。首先是放流時選擇的魚種,主要都是台灣周圍海域本來就有的高經濟價值物種,不會排擠到其他魚種的生存空間。如四絲馬鮁(午仔)、銀紋笛鯛(紅槽)、黃錫鯛(枋頭)、黃鰭鯛(赤翅仔)、黑鯛(烏格)、尖嘴鱸(金目鱸)、布氏鯧鰺(紅衫、金鯧)、點帶石斑(石斑)等,牠們大多喜愛棲息在珊瑚礁、岩礁、沙泥地,屬於沿岸性質,不是高度洄游性的物種。放流後擴散得快,長得也非常快,譬如黑鯛魚在放流初期到半年之間,大概每周可以成長0.5克,速度非常快。選好魚種後,養殖的過程也很重要,必須時常到魚塭檢查魚苗的種類和大小,確保魚苗的健康程度,以及是否有藥物殘留,避免將來污染到海中原有生物。直到魚苗長到了預定的長度,確保在放流後有足夠的適應力,才會準備放流。 經過養殖場的細心照護,通過各種仔細的檢驗,熬過寒害、風災等可能的自然災害,順利長成的魚苗們,終於等到放流的那天。當天的情況通常是這樣的,譬如說今天預定早上九點在台中放流魚苗,那麼工作人員大約凌晨兩三點便前往普遍位於高屏地區的養殖場,首先為魚苗作檢驗,經驗收合格後,接著便開始點收魚苗,最後驗收人員和養殖業者一同前往放流地點。之所以這樣全程緊跟,是為確保魚苗能健全、完好如初地抵達目的地,而通常魚車會提早抵達放流地點,因為魚也是會暈車的,要讓它們休息一下,回復體力,放流到海中才不會適應不良而降低存活率。透過這樣細心的安排,長久地經營下來,各地縣市政府和當地漁會也漸漸地主動加入放流活動,提供各種支援,工作人員的付出,在聽到漁民們的肯定與支持後,過程中的辛勞便值得了。
04
復育海洋資源 永續精神傳承
「魚苗放流」活動一開始是為了豐富海洋生態、復育漁業資源,與漁業署、協會合作推廣此活動時,台電同仁們也進一步意識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性。現在許多民間團體也會舉辦此類活動,均須依放流相關規定申請,以避免外來種擠壓到本土物種的發展空間,間接地破壞了原有生態的平衡。而舉辦放流活動時,常常也會遇到一些好玩調皮的釣客,看到這麼多魚感到非常興奮,甚至還打電話給朋友一起來釣,只是這些魚苗體型還小,尚無經濟價值,在此呼籲釣客應避免釣起這些魚苗,讓牠們可以在海中快樂成長。
正因在過程中看到種種現象,在台電推動「魚苗放流」活動的十幾年間,陸續與地方政府、漁會共同邀請當地學校、在地團體一起參與放流活動,將生態保育的觀念向下扎根。如2015年11月24日在苗栗通霄漁港舉辦的活動,即邀請當地文苑國小的學生們一起參與,當天一大早,小朋友們興致高昂地來到放流地點集合,在工作人員和老師的指揮下,以岸邊的魚車為起點,排成一列長長的人龍,大家捲起衣袖褲管,以水桶接力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將八十萬隻的午仔魚苗們,一桶桶傳接到大海放流。小魚們入海後,活力十足地游向廣闊的大海,小朋友們看得目不轉睛,直呼驚奇。經過這次的活動,相信小朋友們日後會更懂得愛護海洋的資源、珍惜美麗的海洋生態環境。
05
共繪未來藍圖 現在進行式
2016年10月27日,計劃早上九點在雲林縣的箔子寮漁港附近,放流十萬尾的布氏鯧鰺(俗稱的紅衫或者金鯧魚),車子來到了箔子寮漁港,比預計放流的時間約提早了一個小時,工作人員趁著等待的時間裡開始觀察漁港邊的海域情況,選擇架設魚梯的理想地點,並且再對魚群們做一次健康的篩檢,確定沒有疾病感染等異狀後,便開始進行放流。而漁業署、雲林縣政府的相關人員,以及當地的漁會和漁民們,也都全程參與,大家專注地看著一尾尾小魚兒滑過長長的梯子,「噗通」進了水裡,不一會兒,牠們便調整好泳姿,靈巧地遊向廣闊的大海,回到牠們最天然的孕育環境。
再一次,小魚們返鄉了,海域的生態變得更豐富了,而整體環境朝著永續發展的願景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魚苗放流活動是台電與社會互動的其中一個環節,對於未來的海洋資源保育活動,台電也邀請各界集思廣益、攜手合作,朝著永續生態、友善環境的目標前進,讓漁場和電廠共同成長,成為共存共榮的緊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