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智慧服務 綠色生活
你可曾想像在未來,家中各種電器的用電量以圖像化的方式即時呈現在螢幕中,目前的電價費率、當期的電費預估值也顯示在螢幕上方,而這樣智能的電力使用模式,最重要的便是架構在「電力資訊得以蒐集傳輸」的基礎上。作為國內電業領航者,台電公司意識到智能化用電時代即將到來,遂於近年展開AMI(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相關工作,為未來智能用電世界打下基石......
02
即時資訊傳輸 協助用戶規劃節電
對使用傳統機械式電表、電子式電表的用戶來說,目前需等到電費單寄到時,才能看到前一期的用電度數,即使想規劃節電方式,由於資訊不夠豐富,往往不知從何處下手改善。 AMI智慧電表除了具有逐時記錄總用電量的功能外,更加裝通訊系統,能將用電資訊傳輸到台電的電表資料管理中心,進行用電統計及分析。用戶可在台電設置的用戶入口服務網站中,清楚看到跟自己有關的用電數據、圖表,例如家中前一個禮拜、前一天或更即時之總用電量,將能源「圖像化、視覺化」後,更能提醒自己注意電器使用時間。若再搭配適當之時間電價方案,調整用電習慣,例如於尖峰(高電價)時段減少用電或移轉到離峰(低電價)時段用電,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可落實節能減碳外,更有助於降低電費的支出。若想進一步掌控更全面的用電資訊,用戶還可自行加裝HEMS(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家庭能源管理系統,直接看到家中各電器的個別用電量,幫助調整用電行為。正因看到這種種智慧節能的可能性,懷著服務升級的信念,台電擘劃配電業務的配電處,更加用心地推動AMI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
03
智慧偵測助調度 電力管理更準確
以台電作為電力管理者的角度來說,當智慧電表逐漸廣布,除了有提醒用戶節能的效果,還能幫助供電管理工作。透過信息傳輸,台電可以更快速的偵測到供電異常狀態,若有故障點出現,將可以更快地進行搶修。像是每年台灣都會遭遇颱風,強大的風雨常造成電力設施受損,在目前仍需用戶通知停電地點,才能得知確切的停電區域。若將來智慧電表的布建全面完成,在控制中心便可以即時地看出異常停電地點,主動出擊縮短搶修時間。 另一方面,當國家導入大量的再生能源,同時必須兼顧供電品質,智慧電網建設已成必要趨勢,其中推動AMI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為智慧電網中需求面管理的第一步,利用AMI智慧電表,可使電力資訊收集更加快速、精確,這些資料可用於負載分析、預測、亦或者大數據應用,並進行配電網路弱點分析,強化配電網路,提升供電可靠度。另用戶端亦可導入時間電價、需量反應等負載管理措施,以激勵用戶自發性節電、提高能源使用率,落實節能減碳的理念。
04
多方磨合溝通 克服區域地形障礙
參與AMI推動計畫多年的配電處李信璋組長回顧歷年布建工作,認為通訊傳輸品質是設置智慧電表時的一大考驗。以低壓用戶為例,其中很多是住宅用戶,但台灣的住宅區常是密集林立,大社區中的電表通常安裝在地下室,如果使用無線網路,可能會因收訊品質不佳造成連線中斷。又或者是在地面上設置訊號接收器後,卻發現附近居民停放的車輛,也會干擾到收訊。因此,為了讓智慧電表能順利完成傳送資訊的工作,同仁們必須因應環境類型架設適合的通訊設備,若既有的有線或無線設備無法配合,就得想辦法裝設的傳輸節點。同時,由於智慧電表的功能較多,同仁們與合作廠商也一直想辦法開發出更好、更耐用的電表模組。在找尋適當的設備架設場地時,台電亦非常重視與當地住戶的溝通,透過舉辦多次的說明會,主動釐清大家的疑慮,也從中了解到一般用戶的需求。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於未來全面性的布建工作,是極為重要的參考資訊。
05
布建計畫謹慎前行 接軌智慧節能新生活
由於國內無前例可循,台電的AMI布建計畫可說是從零開始,在技術與成本的多方考量下,小心謹慎地踏出布建計畫的每一步。從民國102年,台電首先針對用電量佔全國60%的2萬4千戶高壓工業用戶進行AMI智慧電表的建置,接著在102到104年為1萬戶低壓用戶,完成AMI智慧電表的示範建置,至111年底止,已布建超過200萬戶智慧電表,預計在113年完成共300萬戶的布建。屆時全國約有82%的用電情形可被精確掌握,讓台灣的電力供應網絡更加堅固。而目前台電所設置的AMI智慧電表,皆已預留了電表端與用戶端的通訊介接,方便民眾自行加裝HEMS家庭能源管理系統。未來將可運用智慧電表與大數據,推廣更多的加值服務,讓每位用戶都能輕鬆準確地管理自身的用電量,更有智慧地面對能源使用的新時代,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展開綠色智慧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