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電力與節能傳播站
在高雄港灣地帶,乘著悠緩的輕軌列車欣賞周遭景色,新興的市鎮面貌令人感受到無比的開闊而充滿朝氣,腹地廣大的藝術特區,著名的高雄地標85大樓,綠建築的圖書館,波浪造型的展覽館,雕塑感帷幕的鋼鐵企業大樓,鋁工廠改建的生活商場,往南方遠眺還有座巨大的摩天輪。在這都會地帶、生活市鎮之間,有片廣大的蓊鬱綠地,將高雄的晴空襯托得更顯蔚藍,而綠地中佇立著的,正是見證了高雄從工業港都逐步轉型成宜居港灣,民國44年即成立的資深電廠──南部發電廠。
02
供電經驗成素材 參訪人潮不斷
作為高雄地區早期重工業發展的電力應援者,隨著整體社會環境的轉型,發電技術的更新,現今的南部發電廠,使用燃氣複循環機組,以天然氣為燃料,是一座使用潔淨能源的環保電廠。為了增進社會大眾對於電力相關資訊的認識,92年時,台電於南部發電廠內設立「電力展示館」,以電力與節能的傳播站作為設立目標,用淘汰的實體電力設備或等比例的模型,搭配詳細的說明,將台電多年來的供電經驗,轉化整理成為能源教育的豐富素材。
而相較於其他發電廠,南部發電廠位於市區、交通便利,這樣的地理優勢,使得展示館成立以來,到訪參觀的人潮一直是絡繹不絕,在106年度時,便有近兩千位來自不同團體單位的訪客與電廠同仁交流,透過實際的互動與深入的展示說明,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台灣電力系統概況、能源與生活的關係,並將節能減碳的正確觀念傳遞出去。
03
展品說明詳細生動 傳遞守護環境信念
電力展示館共有兩層樓,一樓主要展示具有歷史意義或教育價值的發電設備,如汽輪機、氣渦輪機模型及葉片、鍋爐模型、各類電纜、高壓絕緣礙子等,經同仁們的用心整理後,一件件展品搭配圖片及文字說明,讓訪客更能清楚認識這些平時難以見到的電力設備。二樓展區則介紹台電的發展歷史,各種發電方式及其原理,以及電力從生產輸送,配電到各用戶的過程。看到電力供應的繁複流程,訪客們在驚嘆之餘,也因此更加珍惜生活中隨手可得、習以為常的「電」。
令訪客們不住讚嘆的,還有展示館的3D播放室,此處播放著台電環保處製作的國內首部水下珊瑚礁生態3D影片《魚類伊甸園》,將台電二十多年來在墾丁南灣核三廠進水口,進行珊瑚復育及長期監測觀察海底生態的成果分享給社會大眾。電力展示館不僅肩負著能源教育普及化的使命,更期盼藉由3D影像,紀錄南灣海域生態之美,傳遞台電守護海洋環境的信念。
參觀行程的最後,還可在二樓的發電體驗區,踩上腳踏車試著將動能轉換成電力,不過結果往往讓訪客大吃一驚,以時速二十公里的速度努力踩了一個小時,居然只發出0.2度的電!辛苦完成挑戰的訪客們,總回頭來堅定的告訴同仁,以後絕對要更珍惜每一分電力。
04
專業交流 教學相長正循環
展示館中珍貴的電力設備,吸引了許多學術單位、學校團體前來拜訪,尤其是電機、機械、工程管理學門的同學們,平時多是閱讀理論,從書本中的平面介紹吸取相關的知識,此時有機會看到具體的物件出現在眼前,大家都趕緊把握這難得的機會,睜大眼睛仔細觀察這些設備的細節。而因應不同參訪團體的需求,同仁們也會提供不同的導覽內容,遇到這些專業學門的同學時,更會不藏私的分享在多年供電實務中累積的現場經驗,例如設備的耐受程度、運轉時的設置機制等,提供同學們更多元的視角,還有些同學會將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拿來與電廠同仁們討論,就地開辦研討會議,往往激盪出許多精彩新鮮的想法。
洪福洋廠長談及電力展示館的導覽情況時便提及,這些深入的交流經驗,讓同仁們感受到教學相長的正向循環,因而燃起更大的推廣動力,也更加珍惜每次的導覽交流機會。
05
友善環境多面向 鄰里合寫地方故事
在傳播電力與節能資訊之外,電廠亦致力於推動各種友善環境措施,在電廠內部,呼應循環經濟概念,與總處同仁合力建置「微藻養殖試驗設備」,將電廠發電後所產生的煙氣,用來培育藻類生長,萃取其成分製成保養品。並設置雨水及廢水回收再利用系統,一年可回收3萬多噸廢水,充分利用珍貴的水資源。
而電廠周圍種植著茂密的羅漢松,也透過精心修剪整理,為整體景觀帶來藝術化的提升。同時響應健康樂活精神,在電廠設置鐵馬休息站,為熱愛單車運動的朋友們,提供一個中途補給、整裝出發的中繼點,廣受鄰里肯定。
對外,電廠則長期認養附近的樂群國小排球隊,為小球員們增添各種球具及練習耗材,鼓勵小球員們繼續精進球技,將運動精神向下扎根。近兩年來則持續認養旗津地區的部分海岸、圖書館公廁等,從公共場所到自然海域,電廠善盡鄰里的責任,與大眾一同維護環境品質。未來,電廠預計規劃出向一般大眾開放的生活區塊,讓電廠更加融入周圍鄰里的日常活動,也期盼與大家一起寫下更多更美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