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業開發室 「零新耗、零廢棄」環保展場

新事業開發室 「零新耗、零廢棄」環保展場

電力文化X循環永續 以文創實踐環保


2022.04.26

01

電力文化X循環永續 以文創實踐環保

2021年4月,臺灣文化創意設計博覽會(以下簡稱文博會)的松菸展區裡出現了一個由退役變電箱、電桿木橫擔佈置而成的展位。歲月風霜下的木與鐵,略有磨損的紋理彷彿訴說著故事,透出樸拙而細膩的穩重;冷色燈管所勾勒的台電Logo醒目地映照在木橫擔牆面上,為質樸復古的空間增添幾分現代感。歡迎光臨台電文創與本土設計品牌META Design聯手打造的「雜貨電」。

台電文創攜手本土設計品牌META Design,在2021年文博會開了一家「雜貨電」。
台電文創攜手本土設計品牌META Design,在2021年文博會開了一家「雜貨電」。

02

理念先行 以材料說故事

成立於2018年的台電文創是台電公司的文創品牌,由新事業開發室(以下簡稱新開室)負責經營管理,品牌主打循環經濟理念、強調資源再利用,其最大特色在於,所有設計商品都是運用台電退役材料和事業副產物製作而成。團隊走訪台電各地的材料倉庫,整理了大量材料,將一般人眼中毫無價值的東西視為主角,他們為這些屆滿服務年限的材料創造第二條生命曲線、轉換成另一種形式,讓它們重新回到大家的生活當中。

雖然各種電力材料默默陪伴我們的用電生活,大家卻可能從來不曉得例如礙子是什麼。台電文創將退役材料設計成商品,讓材料以嶄新姿態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也使大眾認識材料本身;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接觸到設計成品,團隊發現許多朋友對於材料原件也備感興趣。這促使台電文創在發想2021年文博會的展覽主題時,決定實驗性地抽開設計元素,直接把尚未加工的退役材料陳列出來,民眾如果看到喜歡的材料還可以直接買回家。

台電文創於2021年推出的變電箱隔熱墊。
台電文創於2021年推出的變電箱隔熱墊。

這種樸素、率性的零售形式就好比你我小時候逛的雜貨店,充滿復古與懷舊的鄉愁,「雜貨電」的概念包裝也因此誕生。同時,展覽現場都是由團隊同仁親自顧店,希望透過現場的故事訴說,讓民眾了解退役材料的生命軌跡、以及台電文創努力推廣的方向之後,再去認識每一個物件。 會場展售了電桿牌、電塔螺絲、絕緣礙子等等退役材料,規格多元,其中也不乏特殊的樣式;出乎團隊意料的是,一些稀有的物件在陳列當天就被買下,新開室土地開發組組長張小燕玩笑道:「我心裡很不捨,都問民眾可不可以再三思一下,後來設計師告訴我要懂得放手,讓更多有興趣的人可以接觸它們。」

新開室土地開發組組長張小燕是台電文創的執行推手。
新開室土地開發組組長張小燕是台電文創的執行推手。

張小燕分享:「有一位本身是台電子弟的同學告訴我,他在『雜貨電』買了一顆絕緣礙子和一根電塔螺絲,後來礙子成為他蒐集的公仔的底座、電塔螺絲也成為飛機模型的支架,加上現場同仁們介紹材料的歷史,讓他覺得這些材料不只親切、更別具意義。」 從大眾的迴響中,團隊明白了退役材料不一定要轉化成商品,它們本身即可作為單獨的物件融入人們的生活中。而「雜貨電」作為一個實驗的場域,讓台電文創團隊看見民眾對於電力零件本身的喜愛與好奇心,更印證了團隊先前想不到的事──退役材料的原貌其實也很有魅力。

03

從線上到線下

另一方面,團隊也想透過「雜貨電」一探究竟的是,完全只以台電退役材料為擺設的空間展示是否具有吸引力、而不會令人感到老舊髒亂?台電文創成立的前3年專注於開發商品,並且只有採取電商形式,不過接下來的第4、5年,將逐步走向台電自有的實體空間,希望有更多應用退役材料的機會。因此,這次文博會的參展經驗對於未來的拓展規劃極富參考價值。而談及朝向實體空間發展,台電文創首先將目光放到全台各地的台電會館。 在電力系統的自動化比例不高、需要大量人力維護設備的年代,台電在各地建立了出差宿舍提供同仁住宿,但隨著人力需求精簡化、出差宿舍的使用率降低,新開室自2007年起陸續將各地宿舍裝修轉型為環保會館,成為台電人與眷屬外出旅遊時的最佳選擇。未來,台電文創準備將例如人孔蓋杯墊等器物應用於各會館的客房,而公共空間若有準備汰換的桌椅,也不排除運用退役木料製作成家具以供替換。

各種退役材料原件。
各種退役材料原件。

「其實我們沒有要特別討論什麼,只是很簡單地想要透過民眾看得見、摸得到的退役材料與商品,讓大家感受到『珍惜資源』這件事。」張小燕指出,走在路上的時候,人孔蓋、電線桿、變電箱……這些電力設施很自然地存在著,卻可能很少人會去觀察它們,台電文創希望讓人們在生活中,以另一種角度看待這些習以為常的設施、感受電力的存在。

台電文創應用煤灰與水庫底泥製成人孔蓋杯墊。
台電文創應用煤灰與水庫底泥製成人孔蓋杯墊。

04

以理念結識夥伴 讓本土設計師大顯身手

台電文創團隊成員們都並非設計、行銷等背景出身,因此各種令人驚豔的產品實際上都是與本土設計團隊跨界合作的成果。回想尋找合作設計團隊的過程,張小燕坦言起初不斷碰壁:「一開始,每個我們詢問過的設計團隊都有點防衛心,懷疑台電到底要幹嘛、退役材料再利用的主張是不是玩真的。」 為了邀請META Design共同合作,張小燕帶設計師前往台電的退役材料倉庫,一見到各種材料被嚴謹而有系統地分類存放,設計師才相信台電對於資源的重視並非光說不練,因而接下合作邀約。隨著台電文創在設計界打滾的時間慢慢累積,逐漸有越來越多人理解並認同品牌背後的永續精神。

在彼此認同理念價值之下,台電文創與臺灣在地的優秀設計團隊展開合作。
在彼此認同理念價值之下,台電文創與臺灣在地的優秀設計團隊展開合作。

秉持著一以貫之的核心價值,台電文創在開發程序中,設法將邊角餘料物盡其用,即使有必須丟棄的物件,也都依循退役材料原有的回收方式處理。這份珍惜資源心意,也進一步體現於展覽的硬體元素上,例如「雜貨電」佈景所運用的大量木橫擔,是製作「Whims E010」回收木橫擔燈座時所留下的餘料;台電文創團隊堅持「帶什麼出去,就帶什麼回來」,不製造任何垃圾、沒有一次性的印刷輸出品、甚至小至地板膠帶也不使用,實現了「零新耗、零廢棄」的環保展場。

隨著台電文創在設計產業持續推廣珍惜資源的精神,期待未來在循環經濟的道路上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
隨著台電文創在設計產業持續推廣珍惜資源的精神,期待未來在循環經濟的道路上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

作為一個企業品牌,台電文創也期許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一方面扮演一個平台角色,讓傑出的設計師、本土設計產業能被更多人看見;另方面則成為資源循環再利用的借鑑對象,鼓勵其他企業導入設計思維,以更靈活多元的方式對待自身產業裡的廢棄物,共同勾勒永續未來的輪廓。 談起循環經濟理念,張小燕分享,團隊初創時期受到台電綜合研究所吳成有博士頗深的影響,其將煤灰應用在陶藝釉料上令張小燕大開眼界,於是開始針對循環經濟概念做功課,並意識到全世界電力公司在資源循環過程中所須扮演的角色,進而確立了台電文創的品牌核心價值。她說:「我們的目標不是去化,而是讓大家和台電站在一起去關心循環永續的議題,更希望讓大家跟我一樣主動去了解循環經濟是什麼、可以做到什麼,接著在生活裡的消費行為做一些轉變。我們不必把循環經濟想成是遠大抽象的概念,它其實離我們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