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露的減碳大軍─海洋藍碳


主辦單位 大浪據文化有限公司
活動時間
2024.02.24 (六)至 2024.02.24 (六)
活動地點
臺北記憶倉庫 (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265號 )
聯絡方式
02-25956667
報名方式
線上報名

2022年12月於加拿大蒙特婁舉行之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第15屆締約方大會(COP15)通過《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清楚揭示於2030年30 x 30與企業社會責任之行動目標。臺灣2050淨零碳排規劃路徑中,難以用科技方法削減的二氧化碳必須由自然碳匯來抵減,因此自然碳匯是臺灣十二項關鍵戰略目標之一。自然碳匯以前只有計算森林,但未來若要再增加1000萬公噸碳匯量,需要寄望過去被大家所忽略的藍碳。例如全球各地的森林綠碳,總碳儲量只有紅樹林藍碳的四分之一,且紅樹林比森林能夠更有效率儲存有機碳。藍碳還能夠提供許多生態系服務,例如: 海岸線保護、水質改善、物質及能量循環、有機養分、漁業資源等,並為人類提供文化美學與休憩娛樂等服務。 「以自然為本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或稱自然解方,已成為COP15會議中各界焦點之一,期望運用自然碳匯來減少碳排並調適氣候變遷之影響,並能同時提供人類福祉和生物多樣性效益。藍碳本身是自然碳匯,同時也是海岸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因此保育藍碳等於同時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碳匯之雙贏策略,也就是自然解方,成本低但效益高,將是未來達成2030年30 x 30目標與ESG企業社會責任不可或缺之標的。因此為加速落實《巴黎協定》和《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2023年12月15日COP28批准了阿聯發起的「紅樹林突破」專案,在2030年前投資40億美元保護並復育1500萬公頃紅樹林。

點此前往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