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處 文物典藏中心成立

秘書處 電力文物典藏中心成立

以溫情與敬意典藏電力文物 臺灣電業歷史的守護者


2024.03.13

01

以溫情與敬意典藏電力文物 臺灣電業歷史的守護者

台電公司近年來積極展開文資清查保存工作,2016年啟動「重要文物資產保存運維專案」,以因應政府修訂的「文化資產保存法」,對多元文化脈絡中之電業文化資產進行保護。2024年1月,台電新設立的「台灣電力文物典藏中心」盛大開幕,為我國電業歷史保存翻開嶄新扉頁,讓我們一同走入文物典藏中心,感受臺灣百年電業脈動吧!

開幕典禮上,各位貴賓以按壓手印的方式,象徵「手」護電力文物。左起為台電秘書處處長黃偉光、台電前董事長朱文成、經濟部次長暨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台電副總經理蔡志孟。
開幕典禮上,各位貴賓以按壓手印的方式,象徵「手」護電力文物。左起為台電秘書處處長黃偉光、台電前董事長朱文成、經濟部次長暨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台電副總經理蔡志孟。

02

散佚資料搖身為叢書 文資保存的蛻變與深化

台電的文資保存可以回溯到2016年。當時,政府公布新修訂的「文化資產保存法」,期盼能進一步保護多元文化資產,為積極響應政策,台電時任董事長朱文成於同年年底即推出了「重要文物資產保存運維專案」,希望推動電業文資清查、整理造冊及建檔管理等相關作業。 台電文化資產保存專業管理師李建平回憶:「其實長期以來,台電各單位出於對公司資產的謹慎處理、或同仁自發的念舊情懷,多少都會將珍貴資料與老舊設備保留下來;不過,這些資產分散在各單位,缺乏公司級的系統性管理,而且文史保存不是同仁們的專業,現場環境的保存條件也有進步空間。直至運維專案的實行,才由台電秘書處整合各個單位,針對各式主題進行系統性地整理,並委託專業團隊優先以竹仔門電廠、舊東西輸電線路、濁水溪與大甲溪流域水力發電為主題,進行文資清查。」

台電文化資產保存專業管理師李建平。
台電文化資產保存專業管理師李建平。

經過兩年的清查後,台電秘書處於2018年進一步將文物清查、資料蒐集、田野調查、文物詮釋及口述歷史等成果集結成文資叢書。直至今日,這些文資專書的範疇不僅包括了原先的4大主題,還涵蓋了新店溪流域、東部水力發電、台電球隊、文書檔案、配電技術演進、購售電、離島電業、蘭陽發電廠及本島火力發電等共計13個主題。

03

線上和實體並行 文物典藏中心新開幕

秘書處副處長尹丹君說道:「電力文物典藏中心的設置緣起可以追溯至2013年,當時台電規劃在萬隆多目標使用大樓建立永久檔案庫房。後來隨著電業文資保存工作的推動,更多重要文物資產需要妥善保存,於是將原本規劃作為永久檔案庫房的地點升級為電業文物史料典藏的空間,即今日的電力文物典藏中心。」

台電秘書處副處長尹丹君。
台電秘書處副處長尹丹君。

在保存環境方面,文物典藏中心設置有24小時恆溫恆濕空調系統、氣體式的自動滅火設備、遠端監視設備、淹漏水警報系統,並將樓地板載重從一般常見的200到300公斤,增加至每平方公尺650公斤。此外,也透過檢疫除蟲、整飭登錄、清潔維護、數位化匯入到包裝入藏等一條龍式的文物入藏流程,搭配各階段相應的專業設備,確保公司電力文物妥善處理。而除了收藏公司重要電力文物之外,此處也存放公司1951年至2013年的永久保存檔案。這些檔案必須先在一般庫房進行除蟲藥劑的燻蒸消毒作業,再移至典藏庫房;為了提供紙質檔案最妥善的保存條件,環境設定在攝氏溫度15到25度之間、相對溼度維持在35%到55%之間,符合最高規格的國家檔案保存標準。

「台灣電力文物典藏中心」以「保存」、「研究」及「社會溝通」為三大目標,期望實現「妥適保存電業文物資產,與民眾共享共榮」的使命。李建平指出,文物典藏中心的定位比較像庫房,基本上較難對外開放,因此台電期待改以共享平台、數位開放的理念,建置「電業文物典藏網」(網址:https://service.taipower.com.tw/collection)讓一般民眾透過網路一睹珍貴的歷史文物。另一方面,臺灣的電力發展史與現代化進程有著密切關聯,因此台電也期許電力文物典藏中心發揮電業文史研究的資料庫功能,提供學界進行調查研究。

文物典藏中心的收藏項目來自台電全臺各地單位,為清查過程中遴選出來的公司級電力文物,其中又以平面檔案居多;而各地單位亦分別保存了許多同樣彌足珍貴的老舊設備與平面資料,這些電力文物也會打破物理空間的限制,以數位形式一同收錄於「電業文物典藏網」中呈現。李建平笑道:「我們希望電業文物典藏網是面向大眾的交流管道,所以網站上的文物資料會避免生硬艱澀的文字,希望能讓電業知識的傳遞更平易近人、生動有趣。」

前往「電業文物典藏網」

04

儘管隔行如隔山 電力脈動仍能與歷史共鳴

尹丹君分享:「文資清查與保存畢竟不是台電的本業,一開始大家都沒有經驗。不過,藉由諮詢專家學者、建立跨單位專案組織及進用專業文資人員,雖然萬事起頭難,但漸漸的,團隊建立起內部推動電業文資保存工作架構與脈絡。」 電業文資保存的工作並非僅限於盤查目前的電力文物,更需要根據現有文物深入挖掘,判斷哪些文物值得保留,使得保存工作能夠更深入且全面。而除了清查具體的實物,團隊還走訪退休的老前輩們,進行訪談,以有形文物結合無形口述歷史,爬梳昔日電業發展的歷史軌跡。

隨著循序漸進的投入,參與電業文資保存的過程也激起公司同仁的感動和認同,深化內部的凝聚力。尹丹君說明,台電特別設立「文資保存班」,透過有條理的教育訓練讓各單位同仁認識文資清查與保存的理念目標,也掌握相關作業方法;另外,更延請文史領域的林曉薇教授錄製內部訓練線上課程,供新進同仁學習文資相關的知識,進而為過去只講究務實與效率的工程師企業文化注入人文素養。

台電前身「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留下的社章已有百年歷史。
台電前身「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留下的社章已有百年歷史。

05

行進不忘來時路 攜手共創永續未來

「文化資產是企業的歷史寶藏。」尹丹君和李建平如此形容,台電進行電業文物清查保存,推廣文物保存觀念至各單位,不僅履行社會責任,更是保存台灣集體記憶的一環。對公司內部同仁而言,藉由尋找文物、訪談退休主管,年輕同仁從而能感受前輩的敬業精神,找到工作的價值。對外,文物典藏中心積極充實藏品,同時也逐步將文物數位化,以打破地域藩籬,使每個人都能瀏覽取用,賦予文物更深層的涵義。

文物典藏中心期望豐富電業文獻史料,提供研究、展示、交流與應用的平台,深化台灣電業的研究與史料保存工作,成為電業歷史文物愛好者的研討交流中心,實踐台電傳承電業歷史,以及永續經營的企業社會責任。在文物典藏中心,這些象徵世代交替的電業文物成為時光隧道,讓人們望向來時路,懷著對前人往事的溫情與敬意,透過經驗和情感的傳承,使台灣電業的發展故事得以流傳,生生不息。

外型如飛機的「旋杯式流速儀」,是台電人1960年代用於水文調查的測量儀器,見證了臺灣最早以水力發電為主的歷史軌跡。
外型如飛機的「旋杯式流速儀」,是台電人1960年代用於水文調查的測量儀器,見證了臺灣最早以水力發電為主的歷史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