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潮州打卡新景點 快樂農夫邀您作伙
當車子逐漸駛向位於屏東潮州的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遠遠地就從路林間露出一個由彩色線條勾勒出的農夫圖像,掛著微笑迎接大家,望見這個地標時就代表距離園區不遠了。走進園區中,朝著高聳至天空的圖像走近並抬頭一看,這竟然是座電塔!不同於一般印象中灰暗冰冷的電塔造型,這座造型景觀電塔以紅、黃、藍、綠四色搭配而成,襯著藍天與大武山的綠,線條色彩融入於當地景觀,這正是高屏供電區營運處的用心之作。
02
取經光之塔 成就首座造型景觀鐵塔
「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是屏東林區管理處自民國99年開始整建規劃的低度開發自然園區,整頓原本的農田逐步回歸至自然狀態,平衡大武山裡與山下的開發落差,讓生態廊道能重新建立,維持在地動植物的多樣性,並以「山(大武山)、水(二峰圳水利工程)、林(平地造林)、園(田園歷史)」四大主軸進行規劃,在民國103年正式開園。在打造森林園區的過程中,穿越園區中央的四座輸電電塔,該如何融合園裡的自然樣貌及未來欲呈現的人文景觀,亦或者要轉移他處?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此時台電過去在高雄愛河河畔,將老舊廢棄的電塔轉型為公共藝術的「光之塔」經驗派上了用場,以太陽能發電配合塔身彩繪,在夜間散出彩光,成功地點綴了夜晚愛河的景致。這「造型景觀鐵塔」的靈感提出後,大家很快就取得共識,進而開展了高屏供電區營運處與屏東林區管理處的合作,攜手打造台電首座造型景觀鐵塔。
03
融入百年田園歷史 快樂農夫守望大地
在確立鐵塔就地改造的方案後,下一步便是就設計選圖、顏色搭配及鐵塔結構設計等進行討論。陳武昌經理回顧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時表示,若論電塔工程本身,台電專業具足,但說到「造型設計」,大家卻是一個頭兩個大,而且與純為裝置藝術的光之塔不同,造型鐵塔必須繼續服役,因此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到發電與後續維護的安全性。經過團隊多次的討論、腦力激盪之後,最終選定以「農夫」的形象為主題,呼應園區的「田園歷史」概念,融入當地幾百年來的農業開發歷史精神,使用紅藜的紅、香蕉的黃、稻田的綠與天空的藍作為代表色。經過塔身彩繪與架設後,終於在民國105年2月1日那天,頂著彩色斗笠、披著黃色蓑衣、配戴藍色腰帶,再加上在太陽下工作曬紅的雙手,一個陽光快樂的農夫現身了。而電塔必備的「航空障礙燈」則以塔頂的太陽能板發電,巧妙地化為農夫的眼睛,為這剛毅的「鐵」漢,注入溫柔的靈魂,守望著腳下這片綠色大地。
04
配合地景環境 預測問題先尋解決之道
鐵塔在造型上贏得了大眾的好評,而在後續維護上同仁們也不馬虎。面對台電第一座造型鐵塔,營運處的同仁非常地細心,盡可能在一開始就為日後可能面臨的困難預先設想解決之道。首先面臨的便是地基高度的問題,在電塔經過的路線,以前都是較為低矮的甘蔗田、香蕉田,但在園區的規劃中成為以無患子樹串成的林蔭步道,隨著時間樹木將從現在的幼苗逐漸茁壯聳立,未來可能會勾纏到電線,因此新的電塔須全面建高,來確保輸電正常運作。營運處也注意到,塔身上的油漆,在經過長時間地風雨吹打及陽光照射,難免會有褪色風化現象,同仁們順勢設計另一套彩色飾板,配合森林景色的四季變化,屆時將為鐵塔重新上妝。有了首座鐵塔的經驗後,未來將配合園區發展,陸續為其他園區內電塔進行改造計畫。至於造型有什麼變化?陳武昌經理賣著關子說,「大家以後多來走走,就會發現囉!」
05
與地方攜手轉型 建成觀光旅遊新地標
從園區的至高點遠眺,可以看到從大武山到沖積平原的地景變化,也可看到百年來人類在這片土地上,從開發資源到回歸自然、注重生態的觀念轉變。而台電在參與歷史的過程中,除了確保民眾們日常的用電需求,也積極地跟著地方發展轉型。景觀鐵塔建成後,成為園區裡一個極為特別的地標,是遊客們在社群分享、拍照打卡的觀光新景點,並串連起周圍鄉鎮遊憩景點,間接帶動社區、部落的多元發展。隨著園區的小樹逐漸茁壯,未來這裡將成為一片樹海,而這位「快樂的農夫」將永遠堅守崗位,提醒來訪的遊人們,勿忘腳下綠地的歷史,共同守護大武山下這片美麗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