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處 開創太陽光電場 邁入10萬瓩里程碑

再生能源處 開創太陽光電場 邁入10萬瓩里程碑

陽光與自然的奏鳴曲 譜出電力能源的新樂章


2020.10.12

01

陽光與自然的奏鳴曲 譜出電力能源的新樂章

能源轉型為我國重要政策,台電公司以增氣、減煤、展綠為規劃方向,兼顧電力供應穩定及環境保護。據統計,截至109年5月為止,台電公司共有至少20個以上太陽光電場址,其中「彰濱光電」佔地面積與裝置容量都較大,為現今我國光電新建工程的代表之一。該海岸處本來就設有風力發電機,碩大的扇葉豎立在海邊,與彰濱壯觀的光電場相對望,宛如科技和自然交織成地奏鳴曲。

02

十年精密研發 光電板技術躍進

在太陽能光電板的發展史上,台灣已經有十幾年的歷程,搭配半導體產業興盛,對於光電板的模組生產技術相對在國際而言算是非常成熟。彰濱光電場僅變流器是採用美國品牌,其他全是台灣的廠商技術生產製造,幾乎可號稱百分百的國產化。這座佔地140公頃的光電場,發電量每年足以提供3萬5千戶之家庭用電,以不影響生態系的前提,同時兼具休憩和教育等元素,將海埔新生地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場區的光電板由電腦連線監控各項數據, 出現異常時立即派遣技師勘查修理。
場區的光電板由電腦連線監控各項數據, 出現異常時立即派遣技師勘查修理。

03

全台地點首選 彰濱海埔新生區

以太陽能和風力兩種再生能源為例,台灣適合太陽能發電的區域為中部至南部地區,風力發電的區域則是從北部到中部沿海區域。大眾容易誤解,以為陽光越強能使太陽能板發電效率越高,事實上,如果陽光太強造成太陽能板溫度過高時是無法持續發電,但日照時間拉長確實能增加發電量。除了太陽光強度外,也需要考慮陽光是否被雲所遮蔽,以及下雨時間等天候因素,因此台灣確實是越往南境越適合發展太陽能光電。整體來說,考量太陽能板的適用溫度以及天候因素,彰濱工業區所在的地點無非是個絕佳選擇。

光電板下方遍佈綠意,發展出特有的生態系統, 萬里晴空之時站在瞭望台上看去,景色美不勝收。
光電板下方遍佈綠意,發展出特有的生態系統, 萬里晴空之時站在瞭望台上看去,景色美不勝收。

彰濱光電場在施工過程中,由於地理位置關係,在冬季時節,強勁的東北季風帶著沙塵席捲新生地區,增加了興建的困難度。同時,為了友善環境,彰濱光電場全區面積至少保留30%做為動植物棲息地、設立富有教育意義的解說牌、提供適合遊客休憩的地點和熱愛單車者的腳踏車步道等,且完全對外開放。

民眾可以環著彰濱光電場設置的自行車 步道,在晨間與傍晚享受海風,還可以 欣賞日落時的繽紛的晚霞。
民眾可以環著彰濱光電場設置的自行車 步道,在晨間與傍晚享受海風,還可以 欣賞日落時的繽紛的晚霞。

04

綠色環繞廠區 燕鷗與白海豚相聚

彰濱光電場利用光電板的黑白雙色的外框,排列設計當地原生特色物種,分別是小燕鷗和白海豚意象圖案,若從空中鳥瞰更能綜覽全貌。此外太陽光電板的架設是利用支柱架高,其下方的遮陰處的植物生長狀況,比起搭建太陽光板前更加茂密,自成了獨特的生態系,小燕鷗等各類鳥種在此聚集、覓食甚至築巢延續後代,由於鳥類棲息數量增加,蛇類吃蛋的案列也偶有發生。過去常有人質疑架設太陽光電板會惡化其下方的土地生態,但彰濱光電場的營運看到的卻是截然不同,反而創造了一個茂密豐富的生態,也因此太陽光電廠更能稱得上是「綠色」能源了。

05

用心維護設備 儲能架設穩定輸電

興建完成後的太陽能發電場需要大量資金與人力去維持其運作及生產力,整座電場由電腦監控每片光電板的發電效率,當發現光電板出現異常或故障時,能夠立即請機動人員前往現場勘查看,確保電廠能全年順利運作。若維護得宜,光電板的使用壽命可達近二十年之久呢!太陽光電板在發電時還需要面對戶外的風沙,尤其是在海邊的彰濱光電場,太陽能源充沛但風沙也嚴峻,而當太陽能板的「蒙塵量」達到一定厚度,就會影響發電功率且影響實際電能收益,這時,現場工作同仁心中祈求的就是能有一陣大雨降臨,就可以借助老天的甘霖清洗這三十三萬片的太陽能板,也可省下可觀的清潔費喔!

為了進一步善用太陽能光電所帶來的效益,還需透過電池來控制其輸出電力的穩定性,在太陽光強烈具高能量時可將電力儲存於電池中,而能在太陽能光電發電量低的時候予以應用,才不致使電力供應受影響,亦可藉此達到節能、減少耗損和穩定輸出電壓的效果。目前台電與工業技術研究院正對此議題進行合作,利用彰濱光電場進行儲能電池的研究,建立儲能示範系統。

擁有豐富天然電力資源的寶島台灣,各種不同規模的光電場遍佈全台與離島,位於彰濱工業區的光電場加入運作,不僅可以穩定輸出電力,同時把盈餘投資在技術設備和人力培育,不只儲存電力也儲備人才,帶領綠色光電能源的永續經營。

彰濱光電站林恆山場長(圖左) 與技術部王課長帶領同仁邁向綠色光電。
彰濱光電站林恆山場長(圖左) 與技術部王課長帶領同仁邁向綠色光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