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涓滴之水立大功 永續綠能深植社區
談到再生能源裝置,你所聯想到的是高聳入雲的風機、一排排在豔陽下閃耀的太陽能板、還是透過水庫或調整池調節集水的水力發電廠?其實這些可運用的自然資源無處不在,不只有規模龐大的發電設施,還有許多場域適合發展再生能源,隨著綠能技術越趨成熟,更大大提升了全民參與綠能發展的可行性。台電公司東部發電廠(以下簡稱東部電廠)大力推廣的「微水力發電系統」,正是充分利用水資源的極佳案例。
02
聚少成多 開啟綠電社區化的新扉頁
109年9月,由東部電廠在花蓮縣吉安鄉的福慧農場架設的一座「川流式微水力發電系統」正式亮相,成為綠能深入民間社區的全新里程碑! 東部電廠在福慧農場所打造的綠能發電系統可謂一座獨立的微電網,除了水力發電以外也設置有太陽能板和儲能裝置,在正常條件下每日合計約可供應10度電,相當於一般家庭用戶的一日用電量,日積月累下來,對於減碳環保無疑也是可觀的助力。農場裡也特別成立綠能教室介紹再生能源,同時,其獨立發電與儲能的功能也可以扮演社區型防災電網的角色,一旦發生如颱風所造成的斷電狀況時,仍可提供緊急用電需求,讓綠能不僅和在地生活有更密切的交集,也成為社區的防災後盾。
這座微水力系統設置在當地的灌溉溝渠吉安圳上,水源則取自木瓜溪。木瓜溪是東台灣水力發電仰賴的重要水系,東部電廠所轄的其中8部機組就分佈在木瓜溪流域上,在這之中更包含從1959年竣工後就保持全亞洲水位落差最大(855公尺)的龍澗機組,暗渠式的輸水隧道設計,降低流域週遭環境的人為干擾,以及在水資源的涵養妥善之下,木瓜溪的水流量相當豐沛。
東部電廠廠長李重億介紹,最靠近下游的初英機組所排出的尾水最高可達17CMS(立方公尺每秒),等於每秒能有17公噸的排水量,這些零污染的排水隨後流入當地的圳道,成為農業灌溉用水。令人驚艷的是,福慧農場使用的水道其實是吉安圳支線下的分線而已,僅憑這樣的條件就足以達到200W的發電量,也讓台電看見進一步推動綠電發展社區化的潛能。
03
與民間攜手 讓綠能深入在地
回憶起微水力系統一案的推動契機,李重億說:「最初在108年,鍾炳利總經理來視察初英這邊的輸電線改線工程,也順道去參觀了初英的尾水道,他發現水量豐沛又清澈,應當可以再加以利用。而由於民間有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推廣小水力,並會每年舉辦全國高中職與大專生的小水力競賽,所以我們決定主動去洽詢,希望有機會提供協助。」 在教育部、能源局等多個政府單位指導下,小水力發電設計比賽自106年起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舉辦,參賽學生們要自行組建能夠實際運轉的小型水力發電設施,並和其他隊伍針對創意、發電效率、成本、穩定度等眾多面向一較高下。而歷年的決賽都選在吉安鄉南華村的水圳舉辦,並由花蓮在地的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以下簡稱初英山協會)協辦。
基於對競賽背後環保與教育意義的支持,東部電廠與相關NGO取得聯繫,不只從109年起加入協助小水力競賽的辦理,也了解到初英山協會對於微水力系統的建置意願,在有志一同的出發點上,雙方發展為協同關係,初英山協會也憑藉自身對於社區環境的熟悉,為東部電廠居中牽成,順利找到福慧農場作為場址。109年3月,建置計劃正式啟動,歷時半年後順利完工並發出第一度電。
經歷過建置微水力系統的合作,也讓台電與NGO更加認識彼此。李重億笑說,雙方過去在某些議題上有各自的立場,所以原先拜訪初英山協會時一度被誤會是要前來遊說、差點就碰了釘子,實際交流之後才了解雙方的理念其實是有共鳴的。更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某次出席會議時,NGO的夥伴針對東部電廠有關環保的努力給予了正面評價,原來台電同仁上下齊心的堅持與付出也漸漸能被看見了。
04
涓滴成流 讓永續價值遍地開花
對於台電而言,再生能源推廣需要有更多人才的響應、甚至形成一場全民運動,才可能走得穩健長遠。因此李重億不只樂見針對學生舉辦的小水力競賽可以讓綠能教育向下扎根,也十分期待透過推廣輔導活絡民間綠能發展的動能、進而形成一股趨勢。
藉由微水力系統的設立,台電希望拋磚引玉發揮示範作用,讓更多有興趣搭建系統的民間朋友一同參與綠能發展,眾多微小的力量匯聚起來也絕對不容小覷。而在福慧農場的微水力系統啟用之後,推廣成效也逐漸開花結果,鄰近社區或地方組織認識什麼是微水力系統、了解系統的可行性之後,陸續展現出架設相關設施的意願,李重億表示:「在示範階段之後,下一步台電會朝向技術輔導去發展,提供技術諮詢服務,同時也扮演中介的角色,讓發電設備的相關廠家和需求端可以直接接觸與溝通。」 再生能源高度仰賴地區條件特性,使得不同地方所適合利用的自然資源也各有特色,不過隨著綠能技術漸趨成熟、整體成本降低,再生能源的發展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必只侷限於大規模的案場。而當綠能更密切地參與到你我的生活中、成為自然而然的一部份時,與環境共存的永續願景亦將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