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台電月刊2023年11月號
P. 19
綜合研究所楊明偉博士於「台灣能源教育工作坊」中以《台電之 環境保護作為:減碳技術發展》為主題,說明近年臺灣減碳技術 發展。 制性,因此要根據變更內容對照表來調整計畫。環評 委員希望作更細緻的調查,因此台電會積極的增加進 行鑽井及實地調查。 楊博士指出,面對未來可能的封存地點,一開 始必須從研究地底岩層狀況著手,與過去資料對比 現在初步採掘的狀況後,便能對岩層有些了解,不 過對於整體岩層分布、如何安置存放二氧化碳的位 置,像是有孔隙的儲集層位在哪,上方是否有緻密 的岩層可以封存二氧化碳不外露,這都還需要再找 尋合適地點。 二氧化碳在空氣中雖然沒有毒性,但是大量的二 氧化碳在大氣中就會加劇溫室效應,因此透過碳捕集 技術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氣當中,後續把這些二 氧化碳封存或是再利用,其中封存就可能是藏在地底 或是其他容器內。 不過,要把二氧化碳灌注到地底,其實跟外界 想像差很大,灌注二氧化碳要深入地底,在地底表現 的樣態不是一般所認知的氣體,而是類似流體形態的 超臨界流體。因為當地層深度在海平面 800 公尺以下 時,自然壓力會超過臨界點(超過 72.9 個標準大氣壓 台中發電廠減碳園區內亦規劃教育展示中心,作為推廣減碳永續 概念之用。(圖為完工模擬圖) 力、溫度高於攝氏 31.1 度),二氧化碳就會從氣體轉 化成超臨界流體。 燃煤電廠減碳新方向 台中發電廠為示範基地 現在為了要試驗CCUS的可行性,因此選定台 中發電廠作為示範測試計畫的地點,由於台中發電廠 占地較廣,場區還有空間可以增設碳捕集設備,透過 捕集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除了可以進一步降低碳排 放,也可以讓電廠空污排放也隨之減少。 被問到二氧化碳捕集的效率為何?楊博士說, 捕集二氧化碳的技術相當多,其中台電選擇測試的 溶劑法的捕集率相當高,回收煙道內的二氧化碳最高 可以達到 90%,未來若隨科技進步,捕集率還可以再 提升,預期最高可以超過 95% 甚至 99%,接近淨零的 目標。 楊博士說,當未來台中發電廠減碳園區完工啟 用後,初期規劃日捕集 6 噸二氧化碳,全年大約 2000 噸,相較於一部機組一天排碳量就超過 1 萬噸來說, 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TAIPOWER 17 No.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