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台電月刊2023年11月號
P. 18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鑑往知來 碳捕集封存技術 已於全球電廠起步 能夠協助火力發電廠有效降低碳排放的碳捕集、 再利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技術就是將排放的碳進行捕集、運輸、封 存、再利用,其中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已經發展很 長一段時間,過去在開採天然氣的時候,天然氣跟二 氧化碳會混合在地層當中,為了要得到濃度高的天然 氣,就會把二氧化碳從中分離,再打回地底儲存,所 以過去已經行之多年,尤其在油氣工業當中算是運用 很久的技術。 當已經有一定技術成熟度的碳捕集遇上火力發電 廠,是如何進行捕集?綜合研究所資深研究專員楊明 偉博士解釋,火力發電廠是使用煤炭、天然氣、燃油 等燃料種類進行發電,經過燃燒後會產生二氧化碳, 隨著空氣當中的氮氣、水分經過煙道、煙囪,並透過 過濾、脫硝、脫硫等程序後排放到大氣之中,二氧化 碳也隨之排放,但現在因須減緩溫室效應的關係,所 以要把二氧化碳集中起來,這就是碳捕集的起源。 雖然碳捕集技術過去在油氣工業中時常運用,但 因為價格問題,過去發電業只僅止於測試階段,目前 全球有 3 至 4 個火力發電廠有做過 CCUS 技術的商轉 驗證工作,加拿大、美國都有電廠曾經測試過每年百 萬噸的二氧化碳的捕集及封存驗證,現在為了減碳, 各國皆開始陸續啟動計畫測試實際效果。 臺灣想做碳捕集 台電如何踏出第一步? 不僅國外的電廠開始測試,台電也開始進行相關 碳捕集試驗,不過要捕集二氧化碳,也要有合適的場 地才行。 楊博士指出,台電從民國99年開始就開始進行 地質調查,希望找出合適的地方進行封存二氧化碳 的測試,透過取出岩心樣本,檢測地層物理性質,並 且在實驗室進行二氧化碳的灌注模擬測試,看是否會 對地層模型造成影響,這些研究完成並確認安全無虞 後,才會正式啟動計畫。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台中發電廠最近才剛通過環 境影響評估「簡稱環評」審查,由於環評文件具有強 碳捕集過程 資料來源:綜合研究所 煙囪前 吸進 預處理 吸收塔 再生塔 16 台電月刊 112 年 11 月號 移除硫化物 吸收劑 加熱將CO2 從吸收劑分離,再把裡面 吸收CO2 的水蒸氣冷凝下來,即可得到純度高 達 99.9% 以上的 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