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台電月刊2023年11月號
P. 16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首座混氫試驗基地 年底前邁出重要一步 由於混氫設備希望能找原廠的相關組件,才能 發揮最大效力,鄭處長表示,也因為原廠對機組最清 楚,透過招標後興達3-3號機組由西門子公司得標, 經過原廠討論後,相關設備也都敲定部分由德國做好 後運抵臺灣,已經在10月中下旬抵臺,現在正在等 待 3-3 號機組停機檢修後開始加裝設備。 關於混氫的相關預算,根據預算書顯示,目前初 步規劃混氫試驗的經費約 4.54 億元,其中包含增設設 備及管線等相關的費用,燃料則另外進行招標,最後 決標由聯華氣體供應測試期間所需之氫氣。 至於如何進行混氫驗證?首先會以 7 天混燒 8 小 時來驗證,考量到氫氣完整的卸輸儲等設備還未完 整,會先以儲氫槽車為現階段具體可行的存放及運輸 方式。 混氫學問大 逐步驗證穩健擴展 實際上天然氣的甲烷跟氫氣的熱值是不一樣的, 熱含量並不相同。過去的燃氣複循環機組,最初在設 計時,都是以天然氣作為燃料,現在更換為氫氣後, 裡面的熱值、燃料的流動速度也需要調整,否則很有 可能會造成燃燒的不穩定,如果反應更激烈、讓機組 溫度更高,很容易讓氮氣在高溫作用下形成氮氧化物 (NOx),相關數據也得靠混氫試驗後才能得出。 既有的機組是否可以作混氫的測試?鄭處長說, 首先要先從設備面開始思考,發電機組是否可以加裝 設備,廠區是否有足夠空間可以安置混入氫氣的管 線。第二就是要考慮氫氣的供應來源,因為發電機組 使用的燃料量都很大,因此未來氫氣的供應,經濟部 已經要求中油肩負起責任,未來逐步從供油供氣轉型 成供氫。 打造完整產業供應鏈 助力氫能未來發展 雖然現在稍微看到混氫的初步雛形,但是後續 還要有完整的氫能供應鏈支撐,才可能讓混氫有更大 規模的試驗。鄭處長表示,現在的氫能都是來自工業 上製氫,未來要大量發電就會需要有穩定且充足的供 應量,預估氫氣供應會委託中油來提供,不過依目前 時程表來看,從穩定的氫能接收站、到管線運輸至電 廠,要有具體可行的規模,需要等到民國 135 年才會 完整的成形,中間這段設備的建置還需要多方努力才 能達成。 14 台電月刊 112 年 11 月號 興達發電廠預計年底開始進行混燒試驗,初 期採用槽車供應氫氣,利用圖中的槽車停放 點作為加氫站,後續透過管線連接至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