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台電月刊2023年11月號
P. 12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10 台電月刊 112 年 11 月號 大潭發電廠廠長胡珪渝表示,大潭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完工後, 將會是協同再生能源穩定電力的最佳組合。 胡處長解釋,站在電力供應的角度來看,再生 能源的占比會逐年提高,再生能源作為零碳電力, 所發出的綠電必須優先使用,但其間歇性發電的特點 會對電力系統穩定性造成影響,因此可與燃氣複循環 機組的三大特色互相搭配,讓兩種電力來源穩定配合 發展。 至於未來燃氣複循環機組可增設 CCUS 設備,或 是以混氫技術再搭配 CCUS,或採購國外「碳中和」 天然氣直接使用等方式,均可以降低機組排碳量,穩 健邁向 2050 淨零目標。 助力綠能供電 能源轉型的橋梁 另外為了補足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燃氣複循環機 組也成為搭配綠能最佳拍檔。大潭發電廠廠長胡珪渝 表示,過去大潭發電廠的容量因數(一年平均負載除 以裝置容量)設定在 30%,但隨國內用電需求升高、 電網搭配再生能源,因燃氣複循環機組的效率高、起 停快速、機組調度彈性等優點,讓電廠的容量因數逐 步提升至 80%。 胡廠長說,現在大潭發電廠前 6 部機組的總裝置 容量已經有438.42萬瓩,未來投入7至9號3部複循 環機組更新及新建機組後,總容量可達 754 萬瓩,在 配合具間歇性的再生能源,可提升即時接受電力調度 的能力,瞬間負載變化更有 53 萬瓩 / 分,絕對是搭配 再生能源的最佳搭檔。 當新的3部機組上線後,對於穩定北部供電效益 相當大。以大潭 7、8、9 號 3 部機組來說,合計容量有 316萬瓩,相當於佔全臺灣整體系統約7%;若以夜尖 峰來估算、範圍縮小到只有北部供電,新增 3 部機組發 電能力有193億度,和去(111)年北部4縣市(臺北 市、新北市、基隆、桃園市)用電加總 690 億度相比, 相當於全年用電量的 28%,因此新機組上線後,對於供 電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由於再生能源容易受環境因素影響,因此需要穩 定的即時補充電源,胡廠長表示,大潭發電廠的天然 氣複循環機組有最新的機組、發電效率也高,是電力 調度穩定可靠夥伴,未來電廠同仁會逐步提升能力, 確保供電穩定度,承接北部供電支柱的重擔。 至於未來中油興建中的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完成 後,可以提升供氣穩定度。胡廠長說,過去大潭發電 廠的天然氣來源都是由通霄海管運送至大潭,未來三 接完成後可以就近供氣,新增氣源可以大幅提升供應 穩定度,且雙氣源互為備援,當另一端出現問題時就 能立即切換,讓機組能持續提供穩定的電力。 燃氣橋接起跑 下一棒混氫試驗暖身中 2050淨零目標訂出後, 台電推動增加再生能 源,並持續擴大裝置容量,為了持續穩定供電,未來 一定時間內仍會由燃氣複循環機組當作主要電力來 源,不過燃氣複循環機組也會開始進行混氫試驗,逐 步邁向淨零。 當使用氫能已經成各界討論焦點時,就等待技術 突破,讓氫能普及化。氫能的運用短期內會是以混氫 為主,未來會逐步提升,台電也在今年開始進行相關 試驗,就等待測試結果後,著手規劃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