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台電月刊第633期電子書
P. 46


ᔖఙ
職場
充電站
̂ཥ१





anaclitic depression










被忽略的






嬰孩心理需求






文 王浩威 策劃 洪素珍(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年前左右,一位朋友希望捐助與小孩有關的 兒笑得好甜,眼睛睜得大大地,好像很希望你來
十 非政府機構,我想到未婚媽媽之家,便建議 抱。」她頓了一下,繼續說:「不像當年帶自己那
她去看看。 兩個,稍慢一點抱,就開始哭鬧不停,好像注定要

那是未婚懷孕還是不受教育體系容忍的時 來侍候他們似的。」
代,社會一般不自覺地加以排斥。懷孕的未婚女
孩,在校處境十分難堪。有些修女發悲憫之心,出 嬰兒也有情感
面辦了這樣的未婚媽媽之家。
那已是多年往事。當時的我,雖有一定的兒
幾天後再遇到這位朋友,她立刻主動提起參 童精神醫學訓練,但一時還沒太多反應。
訪的驚奇印象。
台灣的兒童精神醫學其實可執亞洲牛耳,與
她到了未婚媽媽之家,在社工帶領下參觀嬰
歐美相較亦不遑多讓。醫學先輩多年積極投入,已
兒室。「十多個嬰兒!」她驚訝地說著:「每一個
培養出一批兒童臨床心理學和兒童精神醫學專業人
都十分可愛,睜大眼睛直直地看著你,讓人忍不住
員,如今分佈在各大醫學中心和各大學裡擔任各種
憐惜 。」
不同的重要角色。
她自己左手抱一個,右手抱兩個,覺得不
然而,包括歐美在內,整個時代氛圍是十分
夠,還要求隨行的朋友也來幫忙。
講究實證的,兒童心理學或精神醫學取向是以所謂
我聽了忍不住大笑,這個朋友當時有兩個青 最科學的行為主義為主。

少年兒子:「當年帶小孩,你不是哇哇叫,說辛苦
因此,一個嬰兒來到兒童專家(包括小兒科
的不得了?」
醫師在內)面前,專家看到的是嬰兒的成長(身高
她立刻回答說:「可是真的不一樣,這些嬰
和體重)是否在正常的生長曲線內、神經(特別是
44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