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台電月刊2022年12月號
P. 43

                           此外,韓國自2026年起也可要求電網營運商於天然 氣管線內混入20%的氫氣。
儘管氫氣被譽為能源救星,但在運輸及儲存上仍 有諸多挑戰待克服。例如在運輸上,為了載送更多氫 氣,通常會將氫氣加壓液化以縮小體積,然而,氫液 化的溫度須達零下 253 度,在維持低溫暨持續重複加 壓下,將造成部份氫氣損失及能耗的增加。此外,氫 氣具易燃性,加上其分子小,容易鑽入輸送管線或儲 氫瓶等設備,故存輸上必須採用特殊材料以避免斷裂 及爆炸現象。由於氫能技術尚未發展成熟,也因此催 生出第二種替代能源-氨氣。
氨氣即俗稱的阿摩尼亞(Ammonia),泛用於化 學肥料,因其燃燒後無碳排放又不易爆炸,相較於氫 氣,在儲運安全性上更具有優勢。氨氣是由氫氣和氮 氣反應製成,延續前面所提及的藍綠氫製造原理,使 用藍氫製成的氨氣,稱為「藍氨」;使用綠氫製成的氨 氣,則稱為「綠氨」。氨氣的熱值因與煤接近,能夠與 煤共同混燒,是另一種可取代燃煤發電的新興燃料。
有鑑於亞洲地區的燃煤電廠占比高,氨氣的市場
《世界電力新聞週報》Podcast 節目可以在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KKBOX、Spotify、SoundOn 以及 Listen notes 等平台收聽,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上網搜尋《世界電力 新聞週報》,一起增進電力知識。
需求潛力不容小覷,日本積極發展煤氨混燒技術商業 化,預計在2050年,對氨氣的年需求量將從目前的 100萬噸提高至3,000萬噸。日本此舉不僅吸引東南 亞諸國相繼前往取經,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日本投入 煤氨混燒計畫,例如韓國政府希望到2040年,國內 半數以上的燃煤電廠能施行 20% 的混氨燃燒;印度的 電力生產商也開始著手評估旗下電廠採用燃煤混氨的 可行性。
而隨著氨氣的需求增加,可能導致既有應用氨氣 的產業如農業、肥料業等供需失衡。因此,有部分專 家認為,氨氣只是在達成最終氫能社會目標前的過渡 方案。
無論如何,氫氨能源的潮流就連石油輸出大國- 沙烏地阿拉伯也加入行列。早在2020年,沙烏地阿 美公司與沙比克農業化肥公司便運送全球首批藍氨至 日本,作為火力發電廠的燃料,而今年更宣布獲得世 界上第一個生產藍氫及藍氨的獨立認證。這不僅是開 發潔淨能源的重要里程碑,也加速鼓勵各界攜手邁向 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No.720
TAIPOWER 41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