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台電月刊2022年11月號
P. 15

 在主幹道下的各支線都會受影響。303 停電事故因單一 事件所引起的後續效應,也正因擴及至龍崎超高壓變電 所,才導致臺灣從北到南都受影響。
台電副總經理蕭勝任指出,電網發展有其脈絡,民 國60年代,臺灣從農業化社會開始轉入工業化社會,
系統規劃處負責電網規劃,也是這次《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 主責部門之一。圖左至右:系統規劃處幹線規劃組組長白一凡、 副處長馬偉富、一次幹線規劃專員石欣宜(現為調度運用專員)、 課長王喬弘。
當時臺灣電力系統只需興建一條南北向 345 kV 超一路即 可。70年代,第一及第二核能發電廠陸續商轉供電, 當時臺灣的產業型態從工業開始走向科技業,新竹科 技園區開始運作,一條「超一路」無法再融通更多的 電力,因此於72年時在超一路的基礎上新增了「超二 路」。到了 90 年代,南部科學園區、中部科學園區也陸 續成立,台電仍依據超一路的路線佈建了「超三路」。 從 60 年代到 90 年代,台電將電廠電力直接送進既有網 絡裡,從供電的角度看,這樣的做法不僅可縮短工期, 供電也更有效率,然而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這三條主幹 道的負荷愈來愈重,若從發生事故後可能產生的結果來 考量,風險只會愈來愈高。
蕭副總表示,他於擔任專業總工程師時期,即注 意到整個電力網絡需要從根本的結構上做改變,開始要 求系統規劃處於規劃線路時不能只在既有線路上增加容 量,即使新建路線的困難度很高,也必須分散電網。 「我們可以從高速公路的發展去思考,臺灣已有兩條南 北向的高速公路,但政府還繼續新建了五楊高架及很 多快速道路,就是為了分散過大的車流量,如果連中短 程的車子都上到高速公路,反而造成壅塞。」因此在過
TAIPOWER 13
台電副總經理蕭勝任於數年前即指示同仁需注意電網風險,於規劃的源頭就必須思考如何分散電網。
 No.719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