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台電月刊2022年9月號
P. 37

                        案例:如湯姆生馬雅各多元族群文化路徑及產業文化 路徑(礦業、糖業、林業及水文化路徑)等。 盤點潛力點 串聯軌跡 一起走入臺灣電業時光隧道 台電公司自 105 年 12 月啟動「文化資產保存運維 專案」後,5 年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電力產業文化資 源,去(110)年「盤點公司各地具參訪價值之建物 或景點予以串聯,再以文化之旅方式包裝行銷,建構 電力產業文化路徑,帶動地方創生並彰顯本公司於文 化藝術工作之努力」。秘書處旋於今年1月,委託中 原大學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團隊執行「臺灣電力產 業文化路徑規劃調查研究案」,從回顧現有清查成果 與資料盤整等面向著手,如:彙整法定文化資產、具 文化資產價值潛力建築、文物清查計畫、專書出版內 容,再搭配本公司歷年刊物及多場內部共識會議討論 等,逐步建構電力產業論述及定位。 研究團隊以電力生產程序—發電系統、輸供電系 統及配電系統進行評估:相較於輸供電系統及配電系 統,「發電系統」在環境空間上較多具文資身分之建 築,文物清查成果碩果纍纍。尤其「水力發電」是臺 灣電力發展的開端,擁有多項法定文化資產、展示場 館及文化資源等,因此擇定「水力發電系統」為推動 電力產業文化路徑之先,再逐步推向各系統之「電力 產業文化路徑」。期望透過較親民的水力發電主題, 帶動以「流域觀點」呈現近代水利利用臺灣山高水急 的地形特色,衍生出特有取水、用水設施;另一方 面則以「電業觀點」講述臺灣電業發展歷史及技術 脈絡。 今年 6 月,團隊提出4條電力產業潛力路徑,分 別是:北部(新店溪流域水力發電與泰雅族原住民文 化)、中部(大甲溪流域水力發電與灌溉水利)、南 部(竹仔門國定古蹟與美濃客家文化)、東部(木瓜 溪流域水力發電與後山開發)等。並陸續於 5 至 7 月 間分別前往高屏發電廠、大甲溪發電廠、桂山發電 廠及東部發電廠現勘,田野踏查範圍以電廠為主體, 並往外擴及各電廠文物展示館(故事館)、法定文物 資產、相關機組廠房、壩、前池、殉職紀念碑、宿舍 群等。  大甲溪發電廠鄭財河經理(左三)解說德基大壩模型,讓團隊成員更能理解壩體內及周邊如壓力鋼管、溢洪隧道、控制室等相對位置。 TAIPOWER 35 No.717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