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台電月刊2022年9月號
P. 22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當太陽日照開始減弱,光電供電量大幅下降,值此之際最需要抽蓄水力發電做為緩衝。 推動抽蓄儲能 穩定夜尖峰供電 今(111)年 8 月 22 日,台電發布新聞稿說明當 日太陽能光電發電量創新高,在正午 12 時 24 分時, 發電量高達 555 萬瓩,約占當下負載量的 15%,接近 核能機組總發電量的 2 倍,也超越大潭、興達、台中 等火力發電廠的整廠裝置容量,可以想見未來光電 持續併網,發電數字將甚為可觀。然而光電發電量及 占比愈高,代表日落時的供電穩定度也將面臨更大 的挑戰。 針對再生能源供電量起伏不定的情況,勢必需 要能穩定出力的電源來平衡、穩定電網。目前國際上 主要以儲能系統及抽蓄水力做為因應措施,台電也 正大力推動儲能系統及抽蓄水力的建置。 聚焦抽蓄水力開發現況,台電目前有兩案將進 入開發階段,一是「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 (以下簡稱:光明計畫),已於今年6月7日奉行政 院核定,目前正積極辦理二階環評,希望於民國113 年底通過環評、於123年正式商轉。另一案為「石 門抽蓄水力發電計畫」(以下簡稱:石門計畫),預 計 112 年通過一階環評後即可動工,於 121 年商轉。 此外,還有數個既有水庫正進行盤點,若有開發價 值,未來還會再增加抽蓄水力電廠。 以現有的設施增建明顯可見的好處,是工期、 開發成本,以及對環境衝擊相對較少。以光明計畫為 例,利用既有的德基水庫為上池、谷關水庫為下池, 僅需再打通引水隧道、建造廠房、購置機組等,相較 於從無到有的開發,確實可減省下不少經費,也縮短 環評及工程期程。而石門計畫則因電廠預定地就在石 門水庫庫區內,大幅降低對居民的影響。 光明計畫 地底下的電力王國 大甲溪因高低落差大,位能及水量充足,具備 良好的水力發電條件,因此自日治時期就已規劃開發 水力發電廠。大甲溪從上游到下游共有6座水力發電 廠、19部慣常水力發電機組,年發電量約26億度, 原就是水力發電的重鎮。 20 台電月刊 111年9月號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