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台電月刊2022年11月號
P. 40

Lifein Taipower
電力與生活
   38
台電月刊 111 年 11 月號
選 讀 85
 能源逐漸耗竭,再生能源開發成為全球 各國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相較於傳統 集中式電源結構,分散型能源更是目前 全球的趨勢。因資通信技術已臻成熟的 緣故,台電透過創能、儲能、節能以及 系統整合這四大特點,有效提升電力系 統運轉效率,並以大型多元儲能系統為 台灣儲存電能。同時,利用氣象大數據 資訊,即時預測並調度電力,分析用電 需求,規劃更多元的時間電價,用戶更 可隨時監控用電,遠端遙控電器,讓用 戶自行節電,創造智慧的未來生活。
文、圖|供電處
生活中的「電」是怎麼來的?電廠發電後,經由 高壓鐵塔、變電所、電線桿、變壓器,最後才會進到 我們的家中。傳統的單向送電過程,用戶並不會向台 電的電力調度中心回報即時的用電需求,當瞬間用電 量大或發生天然災害,可能導致用戶停電且不易即時 修復,若再加上再生能源逐年的蓬勃發展,大量間歇 性的再生能源併聯於傳統的電網系統,彼此間資訊的 不流通,可能導致電壓急遽上升,並超過區域運轉電 壓的極限。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現代化的電力系統「智 慧電網」,將傳統電網及控制中心再升級,解決再生 能源併網問題,讓電力的運用更有效率也更穩定。
智慧電網以「創能」、「儲能」、「節能」與「系 統整合」為主軸進行發展,透過結合完整的資通訊系 統,使台電與用戶間能夠雙向溝通,掌握每一度電的 流向。
在「創能」及「儲能」方面,由於臺灣的能源高 達 98%都仰賴進口,因此能源轉型是必然的趨勢。為 解決這個問題,台電致力於提升再生能源的併網容量 及占比,透過建構高效率的智慧電網,來減少對境外 能源的依賴。同時,為了讓每一分電都可以獲得充分 的利用,台電透過儲能設備,協助電力的調度,當再 生能源生產過剩時,藉由台電及民間設置的大型儲能 系統,將過剩的電能保存下來,等到電力不足時再行 釋放,彌補間歇性再生能源的缺點。截至去年底,台 電的自建儲能容量已達 27MW,輔助服務採購容量已 達 30MW。
雖然陽光、風、水、地熱等自然資源,能夠轉化 為低污染的綠能,但是風力和太陽能都具有不穩定性 與間歇性發電特質,當遇上氣候不佳時,發電量將迅 速減少,導致電壓高低浮動,再加上近年再生能源占 比逐年升高,電力調度將面臨更大的挑戰,為解決前 述問題,透過將再生能源發電資訊回傳至台電,讓台 電可以更靈活的調度水利抽蓄電廠及快速起、停的燃 氣機組,截至去年底台電可監控500kW以上用戶已 達 3GW。此外,台電更與氣象局合作,運用氣候資
 全面提升用電效率 現代化智慧電網系統
 






















































































   38   39   40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