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台電月刊2022年11月號
P. 39
尺,是否可置放於大潭電廠之丁開關場及林口電廠 GIS 室旁,同時由於大潭電廠及林口電廠內已有電廠 及綜合施工處發包給多家承攬商同時施做燃氣複循環 機組、電抗器、開關場間連絡線、北區施工處負責之 電纜延放、接續及 GIS 終端匣組立等作業,需協調電 廠及綜合施工處於北區施工處耐壓期間能騰出多餘之 空間供置放綜合研究所 6 部耐壓設備、召開耐壓前共 同作業協議組織會議、特殊規格之耐壓套管與 GIS 頂 板介面法蘭片之量測訂製、協調綜合施工處所屬承 商中興電工於耐壓期間全程配合 GIS 設備之 SF6 抽灌 氣、M47人孔內12組電纜終端測試封箱接續品質核 對等工作,工作團隊互相配合按照分工項目如期完成 耐壓前準備工作。
由於全線長達約30公里,分段耐壓進行前須確 認相關準備工作已就緒,如有任何工安閃失,如 GIS housing充填作業、掛接地、感電、非工作人員闖入 GIS試驗場所、M1~M47及M47~M93人孔之土木及 機電承商於送電中開啟人孔擅自進入,需配置一定人 力嚴格監控管制,以確保耐壓過程順利。協助綜合研 究所安置耐壓設備及做好試驗前接地作業。
本段線路每公里電容效應為 0.26μF(微法拉), 以30公里計算全線電容效應高達7.8μF,由於地下 電力電纜之電容效應,經由長距離的傳輸之後,將會
產生大量的無效功率而對整個電力系統造成影響,因 此必須在線路之中加入虛功補償設備,如電抗器,以 改善輸電品質。本次試驗受到耐壓設備電抗器容量及 散熱之限制,無法採全線30公里測試,故區分二階 段由大潭G/S~M47及林口G/S~M47,採用各約15 公里之電纜線路長度來測試,綜合研究所於試驗前已 先行計算及固定5部電抗器之L值,綜合研究所測試 員於耐壓車控制室內調整可調式電抗器,當電抗器約 調整至總電桿量1.8H(亨利)時產生頻率60HZ線路 串聯供振(L=1/Cω2,其中C值為15公里之電容量 3.9μF,ω=2πf),於AC耐壓過程產生之最大供振電 流約為 197A,相關耐壓試驗在工作團隊努力下排除 萬難順利完成。
由於電纜線路長度將近30公里,在綜合研究所 耐壓設備無法一次性完成耐壓試驗前題下,需增加施 作分段終端分接頭封箱,由於第一次施工,且遇承商 工班染疫及西南氣流豪大雨影響,導致工班調配及洞 道淹水等情況,北區施工處同仁不畏困難,勠力克服 困境以完成不可能任務,可做後續相同工作之經驗借 鏡。後續加入系統工作,除輸供電事業部需同心努力 完成使命外,亦有賴綜合施工處及大潭暨林口電廠之 協助並提供耐壓試驗場地,使耐壓試驗能順利完成, 同時亦代表161kV大潭新~林口三四路亦已順利完工 可配合加入系統達成零炭電力未來藍圖。
時任北區施工處處長廖俊峯(左二)率 副處長陳宗華(右二)、調線路二組經 理趙志強(右一)至現場了解施工情 況,其後並頒發獎勵金慰勉同仁辛勞。
No.719
TAIPOWER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