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台電月刊2022年11月號
P. 27

 雜,加上再生能源可能的不穩定性,導致現有電網 線路的利用率不高,這種種因素之下導致了電網漸 漸出現脆弱的危機,因而確實需要積極進行電網強 韌計畫。」
突破過往 創新思維 台電十年電網計畫深入核心
首先在「力求分散」的五大項目裡,郭教授認 為,「分散工程可能增建更多的輸電線路,但線路 愈多亦會連帶使保護協調更趨複雜,且導致更大的 故障電流,因而可能會影響電網系統的強韌性。不 妨考慮善用科技性法則,例如結合強固工程的廣增 儲能設備,將利用率不高的線路,以建置區域性儲 能設備來取代,減緩輸配電線路的壅塞。或透過儲 能與再生能源的結合,減少發電功率變動性,並增 加線路利用率,同時減緩電網線路建置速度。」
「持續強固」的訴求,是為了追求設備穩定運 轉,內容主要為汰舊換新、廣增儲能設備、變電所 屋內化等項目。然而設備難免會有故障問題,郭教 授則建議,「電網設備可以從過去基於固定時間的 周期性維護,逐步轉變成主動偵測之狀態性維護, 例如利用震動分析、紅外線熱影像、局部放電等即 時線上偵測技術,並透過發現設備故障前的徵兆、 升級智慧診斷系統機制,提前檢修並降低因故障造 成停電的機率。」
以多層次防衛機制,實現縮小損害範圍目標 的「加強防衛」,郭教授表示,「以前保護電驛的 規劃往往是針對單一既有設備的設計,但由於線路 日趨複雜化,因此保護電驛的安排,需要顧及整 體電網的流動狀況,來提出全盤化的考量,導入符 合新結構的設計。」不過,在防衛工程「強化防衛 縱深、即時動態防衛」兩大項目皆以保護電驛的 情況,可考慮擴大導入金門已採用的 SPS(Special Protection System)特殊保護系統或彈性交流輸電 系統(FACTS)等國際先進設備,將可讓防衛工程 愈加完備。
郭教授表示,「這次強韌計畫的每一條項目, 均能切入電網需求核心,亦有創新之處,如電廠直 供園區、精進區域調度與廣增儲能設備等,都是台 電突破過往的嶄新思維與建設。」
設置獨立專業機構
鼓勵業界自主研發
近幾年來,因應能源轉型政策,台電從高層 至基層都在全力付出。郭教授強調,「為了跟上世 界綠電潮流,政府應賦予執行單位足夠的權力與經 費。」他接著再強調,「儘管台電早就警覺大量再 生能源併網下,可能造成電網脆弱的問題,但基於 政策面對於綠能需求的貫徹,往往容易忽略了應同 步強化電網的強韌性建置,建議政策的思考面在重 視『能源發展』之餘,同樣必須重視『能源穩定』, 這樣才能提供一個穩定可靠的能源使用環境!」
為使負責執行面的台電,以及政策面的能源 局彼此交流愈加順暢,郭教授建議可參考類似美 國州立電力可靠度委員會的作法,「在行政組織架 構裡,成立由產官學研組成的獨立監管單位,從提 供技術專業面的建議,到要求電業執行辦理,讓台 電、能源局與獨立監管單位,可分別於執行面、政 策面、專業面的角度,為臺灣研擬更完善的電力建 設計畫。」
以能源發展的潮流來看,化石燃料能源逐步 淡出舞台,風力、太陽光電為主的再生能源擴大 比重,已是必然的國際趨勢,並且在2050淨零排 放的政策裡,臺灣再生能源也將超過一半以上的佔 有率。郭教授呼籲,「由於能源擁有龐大的市場潛 力,且屬於國安層級的重大建設。為此,國內業界 需要政府提早提出十年甚至十五年以上的明確能源 需求與發展規畫方向,藉此鼓勵國內有意願的廠商 積極投入,俾利於推動再生能源、儲能設備朝在地 化與國產化發展,而可漸漸不再依賴國外的產品與 技術資源,強化能源發展自主性的提升。」
 No.719
TAIPOWER 25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