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台電月刊2022年11月號
P. 23

 位於臺北市文山區的台北一次變電所建於日治時期,雖然經常更新維護,但裸露在外的設施易受外在環境影響,且建築及部分設施也已相 當老舊,增加供電風險。(北區施工處蔡瑞忠供圖)
大安超高壓變電所座落於捷運忠孝復興站旁,是 一座地下 7 層、地上 16 層的多功能變電所,不僅是臺 北市內首座多功能超高壓變電所,也是變電所與商旅 共構的首例,未來地上樓層將做為旅館使用。大安超 高壓變電所連結松湖及深美兩座超高壓變電所,啟用 後將成為臺北市中區的供電樞紐。
進入已配置好電力設施的地下樓層,內部空間 共分為4隔間,「每個隔間都有氣體消防設施,萬一 發生事故時,發生事故的機組會自動斷電,並於該隔 間內噴灑潔淨氣體抑制火災。」鐘檢驗員解釋,潔淨 氣體除了可抑制火災外,若被人體吸入也不會造成窒 息,預防人員因吸入二氧化碳昏迷而有傷亡。此外, 以水泥牆相隔,也可以防止發生事故時影響到相鄰的 機組。
在建築結構層層包覆下,電磁波自然也被阻隔 了。由於多數民眾對於變電所最大的疑慮是電磁波對 健康的影響,因此台電也在官方網站上公開、即時 顯示電磁波數據。另外,大樓的一樓空間除了是旅館 入口大廳、咖啡廳外,也是回饋給當地的里民活動 中心。總總細膩的設想,台電期望藉由多功能變電所 改變民眾對變電所的既有印象,讓變電所不再是鄰 避設施。
既設變電所更新 友善換取民意支持
位於臺北市文山區景隆街的萬隆一次變電所,是 一座地下化多功能變電所,地下6層、地上15層, 地下樓層為一次變電所,是台北一次變電所的替 身,預計於民國 113 年 6 月,可將台北一次變電所的 線路完全轉移至萬隆一次變電所,地上樓層則做為 台電的辦公大樓。
台北一次變電所建於日治時期的臺北市郊,離 市中心相當遙遠。隨著經濟發展,市區擴大,周邊的 居民不斷增加,也逐漸形成了臺北市內有露天變電所 的罕見景象。台北一次變電所原訂數年前即應拆除退 役,「因為不能停止供電,所以先建好萬隆一次變電 所,再將設備慢慢轉移過去。」輸變電工程處北區施 工處領班蔡瑞忠表示,必須等線路完全移轉、萬隆一 次變電所開始供電後,才會進行台北一次變電所的拆 除作業。而台北一次變電所原本的空間捐出部分土地 給臺北市政府做為公園用地,美化城市景觀外,於今 (111)年 11 月間將打通一條 12 米寬的道路,方便里 民通行。
然而即使台電持續導入新技術,屋內型變電所也 大幅提升安全性並降低電磁波影響,民眾仍有許多 的不安。以萬隆一次變電所為例,民國99年開始建
TAIPOWER 21
No.719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