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台電月刊2022年11月號
P. 19
成硬體結構的大安超高壓變電所及潛盾洞道,就是為 了增加大臺北地區電力配送節點而規劃。大安超高壓 變電所坐落於寸土寸金的臺北鬧區,緊鄰捷運忠孝復 興站,大樓地底架設有345 kV輸電線路,一是「松 湖大安」線,另一條是「深美大安」線現已完成結構 體,後續將開始佈置電纜線。
由於洞道路線穿越台鐵、高鐵、捷運與橋梁基 樁,因此必須從更深的地底通過,增加了工程的難 度,此外,台電洞道不得通過民宅下方,只能於道路 路線下方開挖,又讓施工難度大為提升,深美大安線 僅966公尺就花了3年施工,而這兩條洞道經費則高 達36億。
增加配送節點之重要性,在於當其中一個節點發 生意外時,電力可輸送至另一個節電進入電網持續供 電,縮小事故範圍。在電網強韌計畫中,共計新增 28 個節點,每個節點還需搭配相應的線路工程,台電未 來的挑戰可見一斑。
調度分區 提升區域應變能力
全臺電力調度分為中央級與區域級,中央級主 要負責電廠電源調度,而區域級調度中心則負責調度 所轄區域內之電網。在「分散」中對於調度分區的思 考,聚焦在因應事故之發生。當發生事故導致大規模
停電時,區域型調度中心必須有能力執行區域內電源 至電網的調度能力,儘速復電,降低事故之衝擊。
由於過去電源主要集中在大型發電廠,分層執行 電力調度可保運作之順暢,然而隨著再生能源增加, 電源分散使得各區域調度中心轄區內都可能有數個再 生能源電源,全臺區域形電網逐漸成型,如遇事故發 生,區域型調度中心即可調度區域內之電源及電網, 不需等待中央調度中心之指令。
為使各區域調度中心能順利調度電源及電網,台 電積極導入「電能管理系統(EMS)」,使各區域調 度中心在非常時期可運用EMS維持該區域電網最大 可用性及電力品質,並將轄區內停電戶數最小化。此 外,亦將加速建置「先進配電管理系統(ADMS)」, 以因應大量再生能源併網衝擊,待軟硬體皆建置完 成,可增加區域電網監控調度能力。
過去電網佈建的思維,著重在整合以提高效率, 但隨著經濟發展、用電量不斷增加,風險也隨著提 高,因此台電開始轉向分散電網、降低風險、提升韌 性。然而電力設施的佈建往往需要 3 年以上的時間, 若還需購地、進行地下工程等,則甚至以十年為期做 規劃。電網韌性的提升非一朝可及,台電將一一排除 困難,以耐心和毅力踏實向前,為提供國人每日穩定 的電力而努力。
深美∼大安洞道完工後,未來將可提供臺北市中心更多更穩定的電力。
No.719
TAIPOWER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