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台電月刊2022年9月號
P. 13

 景山小水力利用苗栗鯉魚潭水發電,未來將交由台電卓蘭發電廠遠端遙控。 水力抽蓄儲能 穩定供電的關鍵拼圖 因再生能源發電的間歇性特質,水力的運用衍生出 另一種重要模式,就是抽蓄儲能水力發電,顧名思義, 利用水做為儲存電力的一種特殊型態發電廠。 慣常水力發電的模式,是引水進入電廠發電後,水 再從出水口排入溪流中繼續往下游流去。抽蓄發電廠則 是利用上、下池的落差進行水力發電,發電後的水流入 下池儲存,於離峰或有多餘電力時,將下池的水再抽回 上池,如此循環不已的利用水力發電。在民國74年及 84 年,台電已有明湖(今大觀二廠)及明潭兩座抽蓄水 力電廠,相隔近40年,如今再度規劃抽蓄水力電廠, 自有其獨特的環境與背景。 依據國家能源政策,再生能源發電成為發展重點, 再生能源大多取自於大自然,如風、太陽等,但這些能 源難以隨著用電需求調整量能,因此容易產生發電量過 多或不足的情況。這樣的特質也會使再生能源併入電網 時,對電力系統造成衝擊,因此如何穩定電網及調度電 力成為台電的重要課題。而抽蓄發電廠可於用電尖峰時 進行發電,在離峰時儲存電能的特性,正好能緩解、平 衡再生能源所欠缺的穩定性。 隨著未來再生能源占比提高,水力發電的角色可 能逐漸轉型,除了正常型態的發電之外,配合再生能源 調度救急的價值將逐漸彰顯。台電專業總工程師兼發言 人吳進忠表示,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需要搭配儲能才 能確保供電穩定,而儲能又分為電池儲能及抽蓄水力儲 能,兩者運用的時機不同。電池儲能反應快速,同時也 有削峰填谷的功能;而水力儲能具備安全、量大、持續 時間長,甚至可開發為觀光景點等,兩者各有優勢,不 應偏廢。他指出,現有的抽蓄水力其實已可應付目前再 生能源的發電量,但台電必須看得更長遠,現在建置的 抽蓄水力,是為未來再生能源占比拉高預做準備。 抽蓄儲能發電廠的發展勢在必行,除了原本在日月 潭的大觀二廠及明潭抽蓄水力發電廠之外,台電也積極 找尋合適的地點規劃建置抽蓄水力發電廠。經過前期的 可行性評估及勘查後,德基水庫及谷關水庫之間的水位 落差,相當適合進行抽蓄發電,「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 TAIPOWER 11 No.717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