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台電月刊 vol.710
P. 18

   電表通訊可能因用戶裝 潢、表位移動等環境變動 因素導致資料回傳受阻, 組員須視電表通訊回傳受 阻情形,與通訊廠商及用 戶等相關人員到現場會 勘,確認並改善通訊狀 況。
課長鄭逢志(右)與課長張智涵(左)針對電表讀表資料傳送回控 制中心進行驗證討論,有助於找出問題癥結點。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我們雖無春節值班,假日加班卻少不了」。雖 然不需到單位輪值,但電費開票的每一天,組員需輪 流於凌晨 12 點在家監看系統運作是否正常。若有小 問題,得即時排除故障,以免等到上班時間滾成大問 題,難以收拾,因此每每到半夜 2 點左右才能就寢。 換言之,周一上班開票,前一天的深夜就要在家加 班。這是從去(110)年 6、7 月自動讀表功能與開票 系統導入接收系統後的日常,系統之間的串接需要時 間磨合與優化,預計未來半年也是這般情形。
高年級實習生跨域 搶先接觸新技術
負責智慧電表通訊業務的課長張智涵,所感受到 的主要是時程壓力,因為開票系統除了數值正確性高 度要求,還得準時將電費單通知送達用戶。
這牽涉到有些室內設計、建築師不熟悉智慧電表 的傳輸,造成建案房舍常有通訊死角,加上通訊系統 易受外在因素影響,例如加裝鐵製遮雨棚、木門更換 鐵門⋯⋯有時需帶領同仁到現場與通訊廠商、相關人 員確認通訊問題,並儘可能當天就進行改善。「我們 三個課幾乎每天下午5、6點都要追蹤相關資訊」。 採訪當下聽到他們一陣歡呼,原來是當月最後一天的 開票完成了。
李組長與組內課長都是電機出身,然而智慧電表 到電網是新興業務,需跨域電子、通訊、資料分析應
用等。95年進台電就投入智慧電表業務的李組長秉 持實幹精神,從做中學,甫調職過來的張課長也是如 此。在此之前,他經歷過配電系統電力網的規劃、運 轉維護等部門,從傳統的工程面技術,跨到智慧電 網領域,「有許多新興的技術,全臺就屬台電最有經 驗,也孕育最多技術核心的人才」。這對一個學習控 的工程師來說極具吸引力,同時也是很大的挑戰。
電力發展的下一步,通訊技術將是其中之一的關 鍵,他預見資訊應用會愈來愈廣泛也愈深入,「此刻 接觸這部分的業務,可說早別人一步」,有助於個人 職涯發展更加開闊。回顧換工作後的這 2 個多月,他 調侃自己「像組內的高年級實習生」,天天吸收新業 務新知識,充實得像回到大學生涯。
靈巧導入品保要求 力克系統代溝
事實上,從布建到維運,智慧電表組面對許多不 同的挑戰。負責電表資料驗證的課長鄭逢志幽默的比 喻:「像開票系統是有年紀的系統」,而智慧電表系 統是相對較新的系統,其中有很多的磨合與協調。
與人工抄表不同,智慧電表是系統自動開票,所 以資料的正確性非常關鍵,一顆智慧電表的每日讀值 至少96筆以上, 每15分鐘儲存1數值,100萬顆表 ×365天,其資料量之龐大,需費一番心力將巨量資 料收進與應用的環境。不時會發生一天數千至數萬筆
 16 台電月刊 111年2月號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