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台電月刊 vol.710
P. 12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2
1 陳詠霖時常要到爛泥地巡視案場監造,如有問題,貼上字條以提醒廠商改善。 1 2 太陽光電廠光電三組的陳詠霖監造儲能系統的建置。
光電工程種子 鹽灘泥沼的雨鞋人生
兩年前,再生能源處太陽光電廠光電三組的陳詠 霖來到建在廢棄鹽田上的台南鹽田太陽光電場預定 地。還記得動工時正逢雨季,積水加鹽灘地本身的土 質濕軟,「當時一片汪洋,連行走都困難,更別提機 具作業;後來劃出區塊,一區區輪流將水抽排出去, 翻晒濕土,等土壤乾燥,才能進行施工」。
因有施工期程目標要達成,加上天候影響,有時 為趕工期,即使過年過節也得加班。所幸於109年9 月提早完成裝置容量 150MW(15 萬瓩)併入電網, 這座相當於300個足球場的地面型太陽光電場,成為 全臺最大、世界第46大的光電場。
其後的維運工作也不輕鬆,光是巡檢就要走上 數公里路,如遇雨季,鹽灘地尤其難走。點滴過程未 感壓力,倒是能將原先覺得不可能達標的期程如期 達成,把損壞的東西修好,對他來說是踏實有感的 成就。
剛從會議與案場奔波脫身的經理蘇育辰笑著插入 一句:「因為時程壓力由主管承擔」。不僅扛任務目 標、時程壓力,為符合工程標準與確保同仁安全,他 也視情況鼓勵同仁參加訓練、取得證照,「要與時俱 進,有創新思維,對技術士很重要」。南鹽光電場因
案場大加上基地的特性,有許多前無經驗借鏡的狀況 需突破。它的啟用,對外,不僅是全國光電的示範 場;對內,團隊人員個個都成光電工程的種子,同時 也輔導承攬商一同突破與進步。
一旁的陳詠霖穿戴上雨鞋、安全帽等裝備,攜著 熱影像儀,準備到案場檢測施工情形。不說不知道, 原來他之前在臺中做陸域風電的維護工作。風電工作 又是怎番情形呢?
離岸風電的海上冒險 要膽大要心細
彰化芳苑外海約6公里處有一座高達95米、相 當於32層樓高的海氣象觀測塔,海域風電廠離岸營 運組的機械工程師林永紘需定期爬上執行設備維護、 保養與資料蒐集工作。
這座海上觀測塔為場址環境條件進行量測及資料 蒐集,作為風場設置及評估所建。他於105年進入台 電,離岸風電也在那時開始推展。他猶記當時執行任 務只能搭漁船,凌晨2、3點就得準備出海。到達現 場後同仁幾乎全暈船。幸好,健朗的林永紘不會暈 船,天生適合吃這行飯。
海上作業有許多不確定性與危險性,除了天候的 影響,還得面對落海、溺水、高處墜落、感電、頂靠
10 台電月刊 111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