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台電月刊2023年12月號
P. 21

  民國65年,電廠完工並開始供電,由馬祖電力 公司營運並向台電借調工程師一人擔任廠長,負責發 電廠運轉、維護及營運。有了足夠而穩定的電力與時 代的轉向,馬祖從過去因戰略因素而不得不維持的用 電限制與神祕,逐漸走向光明與正常化的生活,也開 始有了大大小小的建設,因此,說軍魂電廠帶動馬祖 北竿地區的發展亦不為過。
啟建軍魂電廠的年代,全世界正處於冷戰的高峰 期,而兩岸的對峙,使得最前線的馬祖不時遭戰火襲 擊,為避免電廠成為攻擊目標,軍方於山中爆破、開 挖坑道,將發電機組置於隧道之中。由於戰地機密, 軍方將電廠劃為禁區,外人無緣進入。民國99年, 馬祖南竿珠山發電廠正式供電後,由海底電纜提供北 竿地區用電,北竿發電廠轉為備役機組而停止供電, 猶如時間靜止一般,內部空間及三部德國 MAN 公司 製造的發電機組設備原貌保存,直到將近50年後的 現在才首度對外開放,讓外界可以一睹冷戰遺跡,感 受戰地供電的不易。
步入山腰中前往軍魂電廠控制室狹小的隧道,壓 迫感襲來,隧道寬度僅約三人並肩,高度亦不過 200 公分,加之昏暗的光線,彷彿被坑壁完全包覆。隧 道易有回聲,參觀者壓低音量或保持靜默,自然形成 的氛圍,再現了戰地的壓抑。進入俯瞰機組的控制室 內,透過燈光設計指引目光,部分裸露的金屬已有些 鏽蝕,也讓人充分感受到時間在這裡留下的痕跡。
由旅美舞者郭乃妤扮演時空旅行者帶領觀眾進入坑道內,搭配聲音 及燈光作品,彷彿回到電廠還持續發電的時候。
透過藝術家以燈光、聲音詮釋、模擬與再現,感 官完全沉浸的同時,彷彿也看見了軍魂電廠供電時的 情景。參與馬祖國際藝術島「島嶼生息 II」藝術計畫 的聲音藝術家暨作曲家王榆鈞表示,震耳欲聾的機器 運轉聲,目的是向過去的工作者致敬,發電現場實際 的音量應該是展示呈現的數倍大,有些台電同仁因為 長期在高噪音的環境下工作,使得聽力受損。而映照 發電機組的暗紅色的燈光,則回應火力機組發電時的 炙熱與能量,同計畫合作的一隱照明設計顧問朱文英 與劉炳毅希望藉由燈光設計,帶領觀眾回到過去,感 受到當時馬祖的肅殺感。
重溫過去,是為了不忘記本質與曾經發生過的 事實,也讓未來不偏離初衷。台電打開過去的電力場 域,讓外界看見台電供電軌跡與堅持不懈的努力,讓 彼此更貼近,而能創造良善的對話空間,攜手向更美 好的未來前進。
 北竿發電廠參與馬祖國際藝術島展開藝術計畫「島嶼生息 II」,透過聲音及燈光模擬出過去運轉情景。
No.732
TAIPOWER 19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