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台電月刊2023年9月號
P. 37

   「台電離岸風力發電運維中心動工祈福典禮」於彰濱工業區舉 行,祈求日後工程一切順利。 「光源之石」外牆由數千片太陽能板大量包覆, 遠看猶如一隻穿山甲。MVRDV 創始合夥人 Winy Maas 表示,建築設計以最大程度運用陽光為出發點,經由 這樣的設計,讓建築體能自行產出所需的電力,同時 也能成為綠能生產者回饋電力。台電進一步說明,建 築體每一片太陽能板鋪設位置與角度,都要經過日照 位置、方向、時數與建築面積、太陽能板發電效率等 大數據建構而成的模型做精準分析。預估完工後可年 發近 100 萬度電,等同約 3,000 家戶月用電量,減碳效 益預估可達 500 公噸。 而「光源之石」年自發電量扣除營運所需的 72 萬 度電之後,預估將餘下約 25 萬度電,再參考建築常見 的耗能指標EUI(Energy Usage Intensity,指建築物年 用電量與樓地板面積的比值,數值越低代表建築物越 省電)來看,生活中常見的EUI如便利商店約1600、 百貨公司約 420、辦公大樓則約 200,「光源之石」以 建築總樓地板面積約 1.3 萬平方公尺計算,預估其 EUI 可達 -19。這代表「光源之石」所產的電力不僅能自 足,還能多發電送回電網,堪稱「會發電的穿山甲」。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目前太陽光電裝置容量 100MW,每年發電量約1.4億度,離岸風電部分,離 岸一期風機有21部風機,二期有31部風機,兩期合 併預估每年發電量達13.6億度,如此大的再生能原量 經濟部次長兼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致詞表示,「光源之石」從 內部空間到外觀皆精心規劃,未來將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綠能 地標。 體,需要一個運維中心來管理。而「光源之石」完成 後將作為台電離岸風電一、二期超過 50 部風機的吊裝 廠房、運維基地,以及周遭陸域風機、太陽光電相關 備品、維護工具等材料倉儲中心,提升綠能建設維護 效能。而未來台電仍會持續建置再生能源,為臺灣綠 電發展注入更多的力量。 風電建設帶動地方發展 漁電聯合共創新局 憑藉著豐富的太陽能及風力資源,彰化成為再生 能源的重點規劃區域。林副縣長表示,彰化掌握了臺 灣大多數的風力及光電建設,對於臺灣整體的產業發 展及轉型有關鍵的作用,而象徵綠能指標的「光源之 石」出現,使太陽能與風電相關產業串聯更有力量, 為彰化地區帶來更多商業機會。 而為照顧地方產業,使彰化漁業與離岸風電能共 生共榮,政府挹注14億前瞻經費,執行離岸風電運 維基地計畫,建設彰化漁港,設置 10 席運維船舶停靠 空間,締造亞太第一座離岸風場運維港口,目標建造 出一座兼具漁業生態、綠能維運及休閒之多功能服務 港,目前一期工程已結束,二期工程預計在民國113 年完工。待各項建設落成後,屆時相信無論是傳統產 業或是新興領域都能為當地注入更多的活水,創造無 限的可能性。 No.729 TAIPOWER 35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