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台電月刊2023年6月號
P. 32
Lifein Taipower 電力與生活 推動生態復育。鍾所長以協和發電廠為例,協和發電 廠從燃油電廠轉型為燃氣電廠,必須填地興建天然氣 儲槽。因此,台電特別著重在築堤的設計,讓珊瑚容 易附著,並降低風浪對珊瑚棲地的影響。另外綜研所 也提出猛禽生態的研究計畫,東北海岸遊隼是食物鏈 上層的生物,猛禽數量增加代表相關場域生態狀態良 好,因此其分布及數量具有指標意義,台電在生態復 育框架下的研究及作為可供企業界做參考。 柳教授說明,過去許多的環境倡議就像是做公 益,然而這些資源投入實際上應可達到共好的目標, 才能真正永續。她以蘋果公司(Apple Inc.)為例,印 度村莊因海水倒灌受創,不僅協助重建村莊,也同時 推動紅樹林復育,讓原本受到環境威脅的居民能夠安 居,更協助居民發展經濟維持生計,如此不僅做了公 益也獲得碳權,實現碳中和,這應是未來生態多樣性 與社會共創價值的新趨勢。 林組長回應說明,企業因應「30×30」,自然解 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最有效的保護方式, 意指原本良好的自然狀態就不要破壞它。企業進行開 發時會利用到土地及資源,思考營業行為是否會對生 態有重要及迫切的影響,是企業最核心的責任,也是 做到保護最重要的一步。其次在可掌握的土地中, 如何依環境特性增加生態功能,創造生態多樣性的機 會,例如城市綠色廊道就是可行的方式。林組長強 調,「氣候及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要共同面對的危機, 所以必須同時處理,而不是只從單一面向切入。」 康理事長提到濕盟的發展經驗,濕盟從推動濕地 保育法開始,一路走來,在資源相當有限的情況下, 盡力保護物種生長環境。後來再推動濕地認養,期望 透過認養拉長對話時間以促成社會共識。由於濕盟的 經營僅靠小額捐款及政府補助,許多研究及進一步的 復育都需要各界支持,因此他也向企業界喊話,希望 能投入更多資源在保育工作中,未來臺灣才能抵達 「30×30」的目的地。 電力與生態共融 把物種當做貴賓款待 對內講座由台電總經理王耀庭開場致詞,王總經 理表示,台電花了許多時間、資源在落實電廠生態的 復育工作,從興達飛鳥、萬大大豆、蘭嶼蘭花,以及 核三珊瑚等,台電將其視為要好好款待的貴賓,也是 一種對環境的貢獻。台電未來將視供電穩定及環境永 續兩大議題為台電的 DNA,一棒一棒傳承下去。 台電副總經理郭天合以「從OECM看見電力永 續新生機」為題啟動講座。「其他有效地區的保育措 施」(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OECM)以「類保護區」的概念更容易理解,它必 須符合四項基本條件,而台電至少有2個場域符合 OECM的定義,一是興達發電廠永安濕地,二是核 三廠的進水口。郭副總表示,台電做為推動經濟動力 的主要來源,必定要直接面對開發電源時對環境造成 的衝擊及挑戰,做足區域生態盤點及規劃,實踐生態 保育等環評承諾,是大眾關注的焦點,也是台電的社 會責任。未來,他期許協和發電廠接棒成為新的生態 亮點,台電仍將致力推動具體有效的生態共融計畫, 維護與促進生物多樣性,持續朝與環境共生共融的目 標前進。 最後的 QA 時間,聽者與講者互動熱絡。圖左至右:國立中興大學 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林幸助、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 資源學系榮譽教授方力行、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榮 譽講座教授邵廣昭、台電副總經理郭天合以及安候永續發展顧問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 30 台電月刊 112年6月號